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56796
骨髓移植术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8.01
     骨髓移植术的发展

    众所周知,许多恶性肿瘤无法用手术治疗,包括血癌、弥漫性小细胞肺癌、转移性卵巢癌等,这类肿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化疗或放疗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延长寿命,但是随着化、放疗次数增多,肿瘤细胞可能对原来有效的治疗方案不敏感,产生耐药性,结果导致病情复发。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想通过增大化、放疗剂量而彻底治疗癌肿,但患者体内对化疗及放疗最敏感的是骨髓造血细胞,根治性化疗及放疗大剂量带来的后果首先是骨髓造血功能停滞,即骨髓抑制,由于骨髓不能生产人体必需的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患者会因感染、贫血或出血而死亡。为了避免出现大剂量化、放疗造成的骨髓造血功能停滞的副作用,二十世纪中期,血液学家们开始在化、放疗前采集出一部分患者的骨髓保存起来,对肿瘤进行化、放疗程序结束后,再将未受损伤的骨髓液回输给病人,即自体骨髓移植术。该项技术使成千上万个晚期肿瘤,尤其使骨髓未明显受累的实体瘤病人获得了根治的机会。
, 百拇医药
    但是,对于骨髓本身已存在广泛肿瘤病变的患者,自体骨髓移植术就显得比较乏力了,尽管现代的化、放疗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体内的肿瘤细胞,但远远达不到彻底清除的效果。所以化、放疗前采取的那部分患者的骨髓中肯定会混有肿瘤细胞。于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异体骨髓移植得到广泛开展了,每年能治愈数以千计其他方法无法治愈的患者。异体骨髓包括同卵孪生兄弟姊妹间的同基因骨髓和异基因骨髓。但是同基因骨髓来源有限,而异基因骨髓移植需做非常严格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配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二十年,人类发现能通过药物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即种子细胞)动员到外周血的方法,这样使采骨髓术改为从外周血管中收集纯度较高的造血干细胞,相应地骨髓移植术改称为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近十年,科学家还发现,即将丢弃的新生儿脐带血中含有丰富的造血干细胞,且抗原性弱,作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体,不易出现排斥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于是又出现了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由于来源广泛,全世界每年受益于该项手术的患者超过千名,尤其是小儿及低体重的成年人。
, 百拇医药
    近年来,基因重组细胞因子的应用大大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发展,如G-CSF、EPO、IL-11,由山东齐鲁制药厂1996年研发成功的瑞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rhG-CSF)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肿瘤化、放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动员、异基因骨髓移植及脐带血移植,因价格便宜,质量优异,逐步取代昂贵的同类进口药物并取得临床广泛认可。值得关注的是,该厂近日研发成功的巨和粒(重组人白介素-11,IL-11)作为目前国际上惟一治疗血小板减少症的基因药物,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的应用亦有着广阔而美好的前景。

    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的增加,血液学者发现,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或移植物抗宿主反应两个方面。通过一系列现代先进的免疫调节措施,异基因移植相关死亡率明显降低,而且供受者基因差异较大的非血缘关系间移植、HLA配型不完全相合移植的成功病例逐渐增多。相对于异基因移植、自体移植及同卵孪生兄弟姊妹间的同基因移植的复发率过大。分析原因,认为与自体和同基因间缺乏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相关的抗肿瘤作用有关。后来以色列的史来文医生研究出一种专门利用异基因间的移植物抗肿瘤作用根治恶性肿瘤的方法,它不需要在移植前进行过大剂量放、化疗,而是先通过一定手段让供者的造血干细胞在患者体内先存活,逐渐增加数量,由于供者的免疫能力明显强于患者,移植入的造血细胞行使其免疫作用,对患者的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产生反排斥作用,进而完全取代患者原有的造血及免疫功能。由于这种方法不需要在移植前进行大剂量放、化疗,避免了因化放疗对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损伤,从而使不能耐受常规造血干细胞移植术的老年人及其他有严重脏器功能损害的患者能够有根治的机会。

    (济南军区总医院 黄宁 山东齐鲁制药厂 田奉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