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健康快讯 > 健康关注
编号:10761768
再谈不要乱扣“抑郁症”帽子
http://www.100md.com 2002年8月1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8.01
     ●心灵深处的反馈●

    再谈不要乱扣“抑郁症”帽子

    关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报24版曾不止一次涉及过,可每次做此类的话题,总觉得许多话还没说透,总有隔靴挠痒之嫌。所以,在确定下“青少年抑郁症”这个话题时,我是下定了决心要把问题深挖一下的。可是没想到,一着手采访就被心理专家小小地“打击”了一下。他告诉我,不要把抑郁倾向当作抑郁症,乱扣“抑郁症”的帽子。推己及人,在读者中,像我一样“乱扣帽子”的人想来不少,所以,在系列话题的第一篇一开头,记者就首先说明了这一说法的不科学性。

    7月25日下午,我接到了一位读者的电话,他说“乱扣帽子”曾经给他少年时不成熟的心理造成过巨大的伤害。这位男性读者现在已进中年,是位小有成绩的律师了,他说,自己几番沉沦和斗争才走出了“心灵的沼泽”。他在高中时曾就被老师、同学、家长扣上过“抑郁症”的帽子,三度休学。所以他想讲讲自己的经历,以告诫所有对那些有抑郁倾向的孩子存有偏见和歧视的口不遮掩的人们。

    他说自己成长在一个传统严肃的家庭,从小父母就告诫他要发奋读书,出人头地,所以他一直是个性格内向、少言寡欲、极其敏感和好强的人,从小学到初中都是从不捣乱、学习刻苦优异的好孩子。可是这一切到了高中被改变了。因为这所高中是省里最优秀的高中之一,竞争激烈,自己虽然还像以前那样刻苦,但再也无法名列前茅。他长相不帅不可爱,没有什么特长,家里也没有钱,没什么关系,说话也不幽默。所以很自然,初中时的尖子成了班里可有可无的丑小鸭;所以很自然,好强的他陷入了消沉、抑郁,挤到了没有朋友的边缘。他说自己那时候几天都不想说一句话。后来,他为了引起同学和老师的注意,在上课的时候搞怪,给女同学写情书,要求老师授予他班干部的头衔,主动找“班里的明星”谈心……可是,他遇到的不是同学的关心、老师的帮助,而是冷漠、拒绝和嘲讽,最后给带上了“神经病”、“心理不正常”的帽子。之后,他更加消沉了,直至休学。休学一段时间,当他自己抚平“伤口”,鼓起勇气,回到课堂后,遇到的仍是同学、老师异样的眼神和一顶“抑郁症”的帽子。没有同学主动和他说一句话,老师也是如此。在“帽子”的重压下,他又休学了。如此反复休了三次学。他对学校已经彻底绝望了,几度自杀未遂。后来在心理医生的调整下,他靠自学参加了高考,考上了大学……最后终于走出了“帽子”的阴影。他说,这种经历虽然已过去16年了,现在自己的孩子也已经读小学了,可是一想起那段经历就由衷的痛苦。

    放下这位读者的电话,我想起了儿童心理专家的一句话,孩子的心理还没有定型和成熟,存在很多发展的可能,如果“从三岁看到老”,给未成年的孩子“乱扣帽子”,扼杀了孩子的自信心,忽略了孩子的可塑性,就等于毁了一棵未长成却生机盎然的小树。 (方 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