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专家在线
编号:10761552
病毒性脑炎,为何治疗容易预防难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2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9.12
     病毒性脑炎,为何治疗容易预防难

    ——欧致新教授谈小儿病毒性脑炎及其防治

    何谓“病脑”

    病毒性脑炎是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脑实质炎症。当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随后可侵入全身器官或中枢神经系统,当病毒波及脑实质时,则引发病毒性脑炎。欧致新教授介绍说,相较于乙型脑炎,“病脑”的症状总体上较轻,没有乙脑所具备的严重症状,而且经过科学恰当的治疗以后,能够恢复得很好。

    对于病毒性脑炎的发病原因,欧教授谈到,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定论,国内有人写文章说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分析得也有道理,但在临床上却还未证实,现在很多疾病都是这样。他继而举例介绍:“像现在局部范围内流行的痢疾,大都发于婴幼儿(3岁以下),这在过去是不常见的,痢疾的发生基本都是消化道感染引起的,但两岁的小孩正在吃奶,哪里来的消化道感染?从理论上我们可以这样说,但实际情况却复杂得多。因此,病毒性脑炎的病因同样也存在这样的情况。找病因难是难了点,可碰到疾病,只要诊断明确,对症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这里面关键是要明确诊断。”
, 百拇医药
    教授继而解释,由于病毒性脑炎与感冒在很大程度上不容易区别,尤其是轻度“病脑”与重度感冒往往很难区分,因而常易出现误诊的情况。

    如何将“病脑”与感冒区分开

    对于这个问题,欧教授谈得更多的是他多年的临床体会。他首先从症状上对二者进行了区分。就感冒而言,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较为明显,像流鼻涕、打喷嚏、眼睛发红等等,而“病脑”这方面的表现则相对较少;再如头痛、发热和呕吐等症状,感冒一般都比较轻,2~3天就都过去了,不会持续太久,但“病脑”发热情况则非常明显,至少三四天,多的可到六七天,甚至更长一些。还有咽部检查,感冒的病人咽部一般都有充血、肿大症状,而“病脑”却很少见。另外,感冒出现的咳嗽也是“病脑”没有的。至于神经等其他体征,两者则没有明显的区别。

    再来看各项检查,首先是脑电图,感冒的脑电图大都正常,而“病脑”则是异常的居多,这是确诊“病脑”的一个重要标准,如果脑电图仍然不能确诊,就应考虑做腰椎穿刺了,因为“病脑”患者的脑脊液大都存在异常,通过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进行检查,十有八九就可确诊“病脑”,这是确诊“病脑”的首要方法。
, 百拇医药
    “但当病人可能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或害怕腰穿会损伤身体而不做的时候,当大夫的就得考虑其他的办法,因为你总不能看着一个高度怀疑‘病脑’的患者没有做任何治疗就离开医院,任其发展吧!”欧教授说着就介绍起了他的做法:“在门诊上我初步诊断病人患有‘病脑’时,就给他们提供三种确诊思路,并说明其中的关键,让他们自己选择。首先,病人可以先住院观察,‘病脑’发展到一定程度,还是很容易确诊的;其次,先做一个脑电图,前面说过,‘病脑’的脑电图异常的居多,但它不能百分之百确诊,就像一个癫痫患者做脑电图,未必就会异常,反过来一个正常人的脑电图出现异常也不能说人家就是癫痫,我们是拿它做一个重要的参考,但不是绝对的。第三就是直接做腰穿,一步到位,当然可能也有个别的例外,例如‘病脑’刚开始发病或已经开始好转时,腰穿检查或许不明显,但总的来说,用腰穿确诊‘病脑’的几率还是非常高的。”

    欧教授又谈到了很多家长不愿让孩子做腰穿的原因,由于腰穿是一种略带创伤性的诊断,很多人怕“伤”了孩子。“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教授解释道,“腰穿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做完,做完后让孩子平躺4个小时左右,起来活动一下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创伤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 百拇医药
    再者,对于经济条件差一点的患者,如果只做脑电图,最后明确不了诊断,还得再做腰穿,还不如直接做腰穿明确诊断。

    预防,难在哪里

    对于“病脑”的治疗,欧教授谈得很简单,只要确诊了,又知道它是病毒感染,只要用抗病毒的药对症处理就可以了,恢复上一段时间,就基本没问题了,相对于治疗而言,教授认为真正难的地方是预防。

    首先,“病脑”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你并不知道这些病毒是从哪里来的,有人怀疑是肠道病毒,那么能具体到是水、是水果,还是食品吗?欧教授在谈预防的时候只是无奈地说要注意饮食卫生,但在目前很多蔬菜、水果同时也包括饮用水的质量堪忧的情况下,注意饮食卫生已变得不那么容易了。这对成年人的影响还稍微小一点,但对没有抵抗力的婴幼儿而言,后果是可想而知的。欧教授说他们门诊上这几年接诊的“病脑”患儿数量一直居高不下,与此不无关系。这又回到了那条老路:医学问题慢慢又追根求源到了社会问题。
, 百拇医药
    儿科疾病治疗,要“两条腿”走路

    对于社会问题,医生可以呼吁,但他们最终要做的还是解决医学问题。对于儿科疾病的治疗,欧教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治疗儿科疾病,就像处理社会问题一样,不能单一片面地对待,而应从多角度、多渠道入手,这就是他的“两条腿走路”理论。早在1958年,乙脑大流行的时候,他就与本院的中医科合作,摸索出一套治疗乙脑的科学方法,把该病的病死率降至5%以下。到了1959年,他又运用乌梅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小儿胆道蛔虫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免除了患者的手术之苦。

    身为西医大夫,欧教授却经常用中医中药为患者治病,他认为中西医从本质上都是为了治病,没有什么区别,所谓“玉不比瓦贵,逢玉用玉,见瓦用瓦”,怕的就是你掌握不了。他继而举例介绍,像中医治麻疹最是拿手。麻疹最怕“回疹”,即“疹子”出不来,这多半是因并发症或治疗不当引起的,比如小儿出疹时要热的环境,你突然给他凉,就会“回疹”,西医对此没有好办法,中医则可采取透发麻疹的办法,让其赶快出透,问题就解决了。

    再如其他病毒感染类的疾病,如呼吸道疾病中的病毒性肺炎、消化系统中的小儿腹泻以及感冒等等,运用中医中药疗效非常好,教授重点谈到了感冒的中药治疗。小儿感冒大都寒热夹杂,根据传统医学的理论应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但又不能拘泥于单用热药或寒药,而应寒热并用,但又需有所侧重。欧教授就是根据小儿感冒多偏热的特点,研制出“感康颗粒”成剂,在治疗小儿感冒方面疗效显著。

    这都是中医拿手的东西,同样,西医也有自己的强项,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外科手术前的麻醉处理。这就叫各有千秋。因此,教授认为,一名大夫如果能多掌握几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面对疾病时,就能选择最合适有效的方法治疗,先不管其他,起码对病人来讲,可以让他少花冤枉钱,少受一些罪,病能好得快一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