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2年第9期
编号:10693840
胃类癌 王苑本,郑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年第9期
胃类癌王苑本,郑伟,王苑本,郑伟,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胃类癌的流行病学,2,胃类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2.1胃类癌发生与5-羟色胺的关系,2.2,胃类癌发生与胃泌素的关系,3,胃类癌的病理,3.1,大体所见与分型,3.2,组织细胞学分型,3.3,转移与播散,4,临床表现与诊断,4.1临床表现
     王苑本,郑伟,中国人民解放军271医院消化科 天津市 300191

    项目负责人 王苑本,300191,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路14号,解放军271医院消化科. yuanben@eyou.com

    电话:022-23362384

    收稿日期 2002-06-24 接受日期 2002-07-20

    摘要

    本病是起源于胚胎时期原始肠道前肠部分黏膜Kulehitsky细胞、仅发生于胃内、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的肿瘤,自1907年Oberndorfe正式命名类癌后,有关胃类癌的报道相继增多,至今虽未见有关其发病率的大系列资料,但1990年代后国内外学者均认为有上升趋势,甚至有文献报道胃类癌可占消化道类癌的30%.近年来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血清胃泌素升高是引起胃类癌的主要原因,并将其早期病例大体所见分为三型,对晚期病例大体所见按Borrmann氏分型分为四型.胃类癌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诊断无价值,实验室诊断只能证明是否有类癌存在,而不能确定其部位,C线上消化道造影、核素扫描能证实胃内有肿瘤存在而不能确定其性质,内镜检查及内镜下取活组织进行HE染色、银染色或免疫组化法染色后做细胞学检查是确定胃类癌诊断的主要依据,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预防发生类癌危象及对类癌危象及时而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

    王苑本,郑伟.胃类癌.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9):995-998

    0 引言类癌是起源于胚胎时期原始肠道黏膜Kulchitsky细胞的肿瘤,1907年Oberndorfe将其正式命名为“Cazenoid”,即Carcinoid-类癌,沿用至今;他是一种以胃肠道为主、涉及全身多数器官、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的肿瘤;其在体内发生的部位因起源于胚胎部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即起源于胚胎前肠部分、中肠部分、后肠部分者类癌在体内所发生的器官部位不同,胃类癌属前肠发生的类癌;以往认为类癌本身发生率就低,而胃类癌的发生率就更低,故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医学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新的诊断方法和手段的增多,临床上类癌及胃类癌病例报道日趋增多,尤其是近些年来对胃类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均较以往有了进一步了解,这有利于胃类癌和其他胃肿瘤进行鉴别,最终有利于胃肿瘤患者的治疗.

    1 胃类癌的流行病学由于在国内外均未见到大系列有关类癌尤其是胃类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故本节只能将不同时期的一些散发报道做一介绍.发病率:1972年Saga首先对胃类癌做了报道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755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