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2年第9期
编号:10693497
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28例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年第9期
     王赫,王学清,李岩,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内科 辽宁省沈阳市110004

    项目负责人 李岩,110004,沈阳市和平区三好街36号,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消化内科

    收稿日期 2002-07-02 接受日期 2002-07-15

    摘要

    目的
:总结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特征、内镜下表现、病理改变.

    方法: 收集1994-01-01/2001-12-31期间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12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病变部位,内镜下改变及病理改变.
, http://www.100md.com
    结果: (1) 本组患者性别比例为 男:女=1.2:1. (2)发病平均年龄47 岁. (3) 病程10d-15a,平均病程5.6a. (4) 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但一半以上的患者无明显诱因.(5) 病变类型及病情程度:初发型39.1%,慢性持续型26.6%,慢性复发型34.3%,急性爆发型0;轻度18.7%,中度57.5%,重度23.8%. (6) 临床特征:主要以腹泻(82.8%)和黏液脓血便(90.6%)为主,常常伴有腹痛(71.9%)、里急后重(12.5%)、发热(20.3%)、乏力(17.2%)、上腹饱胀不适(12.5%)、恶心(15.6%)呕吐(6.3%)等症状,19.5%的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 1.7%的患者有肠外表现. (7) 病变部位:直肠炎25%,直乙结肠炎49.7%,左半结肠炎20.3%,右半结肠炎4.7%,全结肠炎7.8%.(8) 内镜下表现:主要表现为充血水肿(84.4%)、糜烂(78.1%)、溃疡(59.4%)、出血(57.8%)、脓性分泌物(31.4%)、黏膜粗糙(7.8%)、息肉形成(7.8%)、肠腔狭窄(9.4%)、结肠袋消失(6.3%) ;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改变.
, 百拇医药
    结论: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男女发病比例大致相当,病程较短,发病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和饮食失调,一半以的患者无明显诱因,发病类型以慢性复发型和初发型为主,临床特征除腹泻、黏液脓血便外,还伴有腹痛、发热、乏力等症状,一部分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肠外表现少见,病变部位以直乙结肠炎为主,内镜下表现以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出血为主,病理改变主要为慢性炎症.

    王赫,王学清,李岩. 沈阳地区溃疡性结肠炎128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9):1083-1084

    0 引言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1859年由Wilks首先描述,1956年我国首次报道[1],随着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普及和对该病认识的提高,UC检出率逐年增加,现将我院1994-2001年期间收治的128例U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改变的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 http://www.100md.com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收集1994-2001年,我院住院UC患者128例,每例均行内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和粪便培养,均符合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提出的UC诊断标准.其中男性70例,女性58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47岁.

    1.2 方法 统计每一因素发生率,分析UC的临床表现、内镜下表现和病理改变特点.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128例UC患者,男性70例,女性58例,男:女=1.2:1;病程10d-15a,平均病程5.6a;发病年龄分布情况为:10-19岁6例(4.7%),20-29岁24例(18.8%),30-39岁32例(25%),40-49岁30例(23.3%),50-59岁18例(14.1%),60-69岁12例(9.4%),70-79岁6例(4.7%),结果显示,10岁以上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好发年龄20-59岁,其中30-49岁最多,占全部患者的48.5%.
, 百拇医药
    2.2 分型 128例UC中,属初发型50例(39.1%),慢性复发型44例(34.3%),慢性持续型34例(26.6%),急性暴发型0例; 病情程度分级,轻度24例(18.7%),中度74例(57.5%),重度30例(23.8%);

    2.3 发病诱因 受凉4例(3.2%),精神刺激10例(7.8%),过度疲劳22例(17.2%),饮食失调16例(12.6%),继发感染8例(6.1%),无明显诱因68例( 53.1%);103例(80.5%)便培养阴性,25例(19.5%)粪便检测有菌群失调; 128例UC患者未见并发症发生.

    2.4 临床表现 见表1,UC主要临床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发热、乏力,部分患者还有恶心、上腹饱胀不适、体重减轻等症状,少部分患者还有肛门下坠感、贫血、脉速等临床表现,但未见腹部包块和肠梗阻表现.
, 百拇医药
    2.5 病变部位 主要位于直乙结肠54例(49.7%)、直肠32例(25%),直肠+乙状+降+横结肠14例(10.9%),左半结肠(直肠+乙状+降结肠)12例(9.4%),局限于回盲部和升结肠6例(4.7%),全大肠5例(3.9%),有5例(3.9%)患者经肠镜检查不能确定病变部位.

    2.6 UC内镜下表现 主要为充血水肿108例(84.4%)、糜烂100例(78.1%)、溃疡76例(59.4%)、出血74例(57.8%)等,31.4%(40/128)的患者可见脓性分泌物,亦可见黏膜粗糙(7.8%,10/128)、息肉(7.8%,10/128)、肠腔狭窄(9.4%,12/128)、肠袋消失(6.3%,4/128)等慢性炎症表现.

    2.7 病理表现 主要为慢性炎症改变112例(87.1%),其次为黏膜溃疡8例(6.3%),急性炎症改变6例(4.7%),隐窝脓肿2例(1.9%),无一例癌变.
, http://www.100md.com
    表1 128例UC患者临床特征和体征特点
临床表现n发生率(%)
腹泻10382.8
粘液脓血便11690.6
腹痛9271.9
里急后重6248.3
上腹饱胀不适1612.5
恶心2015.6
呕吐86.3
发热2620.3
脉速129.4
乏力2217.2
肛门下坠感43.1
体重减轻3012.3
贫血64.7
腹部包块00
肠梗阻00

, 百拇医药
    3 讨论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但可向近端扩展,以及遍及整个结肠.此病欧美发达地区发病率高,而亚洲国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普及和对该病的逐渐认识,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15].UC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X线胃肠造影,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且需排除其他疾病[15].

    江学良et al [16]总结了我国UC 10,218例的特点后得出结论,我国UC病变主要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程短,肠外表现少见,发病年龄相对较大,男女比例数目大致相当,我们的研究与此相似.但我们发现,近一半的UC发病无明显诱因,较明显的诱因主要为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精神刺激、继发感染、受凉等,提示UC的发病可能与免疫力的下降有关.我们的研究还发现19.5%的UC患者便检菌群失调,这可能与大量抗生素的应用有关,因此,对有长期腹泻等慢性肠炎表现的患者应常规行纤维结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实施正确治疗.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1 江学良,王志奎,秦成勇.中国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现状与对策.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610-613

    2 王碧辉.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治疗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177-179

    3 陈治水,聂志伟,孙旗立,闫红.健脾益气方健脾灵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药理.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960-963

    4 江学良,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齐风,王东,张修礼.炎症性肠病患者外周血可溶性CD44v6检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1028

    5 江学良,权启镇,刘涛,董兴成.溃疡性结肠炎的新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216-218
, 百拇医药
    6 韩英,李世荣.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的新进展及新策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1273-1275

    7 罗燕军,于皆平.炎性肠病活动性的分子标志物.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696-701

    8 吕永慧,钟东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液流变学与中医辨证关系.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977-978

    9 田力,黄裕新.针刺对溃疡性结肠炎细胞因子的调控意义.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1;9:1435-1436

    10 殷健,吴志强,侯鹏,唐晓兰.溃疡性结肠炎227例分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1464-1465

    11 江学良,权启镇,孙自勤,王要军,齐风,王东,张修礼.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淋巴细胞凋亡调控蛋白的表达.
, 百拇医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999;7:903-904

    12 夏冰. 炎症性肠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245-250

    13 黄俊,罗和生,杨健新. 溃疡性结肠炎一氧化氮及丁酸钠的治疗作用.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967-969

    14 张可,邓长生,朱尤庆,杨院平,张燕敏. 溃疡性结肠炎组织中NF-kB,COC-2和iNOS表达的意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575-578

    15 陈振华,邵先玉.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和肠镜检查.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0;8:335

    16 江学良,崔慧裴.中国溃疡性结肠炎10218例的特点.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9:869-873, 百拇医药(王 赫,王学清,李 岩)
  • 查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