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更多信息
编号:10743775
求助“心理热线” 小心被误导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26日 《当代健康报》 2002.09.26
     一位中年妇女给某电台心理咨询节目打电话说:自己的丈夫经常与其单位的一年轻女性有不正当关系,为此他们经常争吵不休。近来丈夫不与她吵了,也不理她了,她怀疑丈夫有一种更大的阴谋要整她,甚至吃饭都害怕他在她碗里下毒药。后来该妇女被确诊是一位典型的精神病患者。然而,节目主持小姐当时在对咨询者丈夫进行一番痛责后,竟然给对方打气出主意:“男人有啥了不起,大不了你就与他离婚!”

    像上面这位咨询小姐的做法与其是在疏导,倒不如说就是误导,因为这种貌似公正的态度无助于解决求助者心中的困惑,反而会促使矛盾激化。应该懂得,前来咨询的人都急盼专家们能给予他们心理疏导或指点一些积极解除困惑的方法。咨询者就应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尽量以客观、冷静的分析态度,用善言劝慰等方式为对方“解套”,出谋划策,努力去化解当事人之间久存的矛盾或误解。这也正是开办心理咨询服务的根本目的所在。

    从事心理咨询的人,应当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素养。求助咨询者有的为一时心理困惑,只需要一般的疏导帮助;有的则是精神方面有疾病的人。面对这样的事实,就要求心理热线或心理咨询机构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起码的心理学、精神病学及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循循善诱的和蔼态度也是不可缺少的。

    据了解,目前电台和电视台开展各类心理热线日渐增多,但这些“专家”仍有不少是由非精神病学或医学工作者主持,其中包括一般传媒主持人、大学生,甚至有的寻呼小姐也时常“友情客串”。曾有报道,个别心理咨询者还将八卦算命之类的东西掺和其中。还有的机构只是打着心理咨询或求医问药的幌子,实际上是敛取钱财。

    心理咨询是一门科学,要使这类机构真正发挥替人分忧释疑、促进身心健康的效果,还需有关部门加大管理力度,使之规范并健康发展。

    □副研究员 蒲昭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