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2年第10期
编号:10693544
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胃肠动力学研究 牟宽厚 ,冯 捷,鱼晓洪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0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年第10期
     牟宽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冯捷,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4

    鱼晓洪,安康市石泉县医院皮肤科 陕西省安康市 725000

    项目负责人 牟宽厚,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收稿日期 2002-08-10 接收日期 2002-08-31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胃肠蠕动情况从而为瘙痒性皮肤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百拇医药
    方法:对慢性瘙痒症患者进行钡条透视基础研究以及用吗叮啉增加胃肠蠕动的临床研究.

    结果: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采用c2检验得出一下结果,其中慢性湿疹值c2为93.49,慢性荨麻疹c2值为87.1,神经性皮炎c2值为74.97,而老年性皮肤瘙痒症c2值为87.1,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1),对照治疗试验显示,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对改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作用,运用U检验证实与正常对照治疗方法相比慢性湿疹值u为3.6,慢性荨麻疹u值为4.74,神经性皮炎u值为3.45,而老年性皮肤瘙痒症u值为4.53,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 <0.05) .

    结论: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减弱,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和减少胃肠内食物存留时间的药物对瘙痒症状缓解以及该病治疗可能具有较好的作用.
, 百拇医药
    牟宽厚, 冯捷,鱼晓洪.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胃肠动力学研究.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2;10(10):1227-1228

    

    0 引言
慢性瘙痒病种类繁多,顽固难愈,病因尚未完全搞清,虽然治疗的方法很多,但迄今为止还无有效的治疗措施,患者非常痛苦,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四种主要病种,包括:慢性湿疹,慢性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以往对此类疾病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单一或联合应用,外用的止痒剂(主要是含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辅助应用维生素类和镇静药,效果并不理想[1] .笔者在临床工作实践中观察到多数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存大便干燥、秘结患者存在排便次数减弱的现象,为此对此类患者有必要进行胃肠动力学研究,以期明暸慢性瘙痒症与胃肠功能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方法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随机选择患者,对上述四种研究对象每组观察患者数60人,其中老年性皮肤瘙痒症患者年龄范围60-75岁,其余患者年龄
, http://www.100md.com
    19-70岁,作相关内脏系统检查剔除具有器质性疾病和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同时选择年龄在上述范围的健康自愿者60人.钡条X射线透视机 吗叮啉(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 开瑞坦(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

    1.2方法 对每一位患者空腹条件下采用钡条口服X射线透视机下观察其胃肠运动情况,并记录结果,观察时间1-6 d不等,然后将钡条透视检测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A组和B组,两组患者数相同, A组除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开瑞坦,10 mg口服,1次/d;恩肤霜外用,2次/d;维生素C口服0.2 g, 3次/d外加用吗叮啉口服(剔除对吗叮啉过敏的患者),10 mg口服3次/d,治疗2 wk(治疗期间勿内服和外用其他任何药物).B组常规应用以上药物(治疗期间勿内服和外用其他任何药物),观察并记录治疗结果.

    2 结果2.1 判定标准 痊愈为皮损全部消退,无新发病损,瘙痒消失;显效为皮损消退>70 %,瘙痒明显减轻;有效为皮损消退>20 %,瘙痒略有减轻;无效为皮损消退≤20%或皮损扩大,瘙痒无改变或加重.总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算.
, http://www.100md.com
    2.2 治疗结果

    表1 X射线透视结果
患者分类钡条在胃肠存留时间(患者数)与正常值比较
< 3 d>3 d
慢性湿疹455P<0.01
慢性荨麻疹654P<0.01
神经性皮炎1050P<0.01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654P<0.01
健康对照582


    表2 治疗结果
患者分类有效率两组比较
A组(人数)B组(人数)
慢性湿疹95.0%(29)50.5%(15)P<0.05
慢性荨麻疹89.7%(27)31.8%(10)P<0.05
神经性皮炎79.6%(24)32.1%(10)P<0.05
老年性皮肤瘙痒症94.13%(28)31.6%(9)P<0.05

, 百拇医药
    3 讨论瘙痒是一种皮肤感觉,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到目前为止,有关其经传导往路仍不明确[2],患者常常彻夜难眠,非常痛苦,且治疗十分困难.而作为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则病因更加复杂[3,4],临床主要常见的有以下四种疾病:包括慢性湿疹[5],神经性皮炎[6],慢性荨麻疹[7]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其中慢性湿疹原因最为复杂,包括感染,食物,药物,环境致敏因素,遗传及免疫功能紊乱[8],但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食物在其发病中的作用尤为突出[9],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多种大分子物质如各种动物蛋白对其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停用此类物质后皮损会大为减轻,显然胃肠道功能好坏在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儿童胃肠道屏障作用差所以容易发生食物过敏皮肤瘙痒[10],而成年人不存在这类问题,胃肠功能紊乱造成食物过吸收是导致食物过敏的主要原因.慢性荨麻疹的消化道致敏因子地过吸收与此大致相同.尽管以往的研究认为神经进行皮炎发病的原因主要是与神经紧张性增高有关但近年研究发现食物在其发病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减少易致命因子口服摄入对改善症状很有好处[11].老年性皮肤瘙痒发病的原因显然与其胃肠道功能有关,另一原因就是老年人的皮脂腺萎缩皮肤表面具有保护及润滑作用的皮脂减少所致[12].总之此大类疾病病因复杂目前学者们仍在研究之中,故而治疗起来很棘手.Henz et al的研究发现多数慢性荨麻疹的发生由食物诱发而非特发性,食物在胃肠道的滞留可能造成某些致痒因子的过度吸收而导致瘙痒,这类患者在临床中常可观察到其存在大便干燥、秘结现象,加以导泄剂如龙胆泄肝汤治疗常常收到较好的疗效[13,14] .传统对此类疾病治疗的方法包括应用外用剂如皮质类固醇激素、抗组胺药、冷却剂,麻醉药等[15] ;物理方法如紫外线治疗亦常应用,系统用药主要包括抗组胺药物,阿片受体拮抗剂及对神经性皮炎镇定治疗等[16]但大多为对症治疗,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造成此类疾病长期迁延,皮损最终变硬变厚,治疗起来更加困难,由于搔抓而造成恶性循环[17],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和工作,是皮肤科顽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已经证实慢性瘙痒性皮肤病与食物之间关系密切[18],其无疑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食物中存在着过多地过敏因子,造成皮肤过敏,皮损出现,瘙痒发生.另一方面就是胃肠道功能出现问题,造成食物中以往不被吸收的成分过分吸收,出现临床瘙痒症状.本研究便是从后一种情况,即可能造成食物过分吸收的胃肠动力学出发,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证实了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主要是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慢性荨麻疹及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确存在着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即胃肠道蠕动减缓,与正常人相比存在着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1),胃肠道蠕动减缓的直接结果必然伴随着食物在胃肠存留时间延长,食物组分过渡吸收,过敏原如蛋白质及其分解产物,其他大分子物质及有害物质等可能存在过度吸收,这些本该不被吸收的物质被吸收后通过常见的四型超敏反应途径造成过敏反应的发生,各种形态的皮损出现,患者瘙痒难忍结果患者自觉不自觉的采用搔抓或热水烫洗的方法以减轻痒感反而病情更加加重,这可能是导致瘙痒症状顽固难愈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对此类患者加用吗叮啉来增加胃肠动力恢复,以减轻食物存留时间,结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尽管还有许多方面如大分子物质的吸收问题等尚未解决,但在目前此类疾病仍无好的治疗方法的前提下,这无疑给慢性顽固性瘙痒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和新方法.
, http://www.100md.com
    4 参考文献1 Gropp U. Neurodermatitis: endogenous eczema-atopic dermatitis-atopic eczema. kinderkrankenschwester 1999;18:91-95

    2 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11-112

    3 Yosipovitch G, Ansari N,Goon A,Chan YH,Goh CL. Clinic characteristic of pruritus in chronic idiopathic urticaria.

    Br J Dermatol 2002;147:32-36

    4 Yosipovitch G, Goon AT, Wee J, Chan YH, Zucker I, Goh CL. Itch character in Chinese patients with atopic
, http://www.100md.com
    dermatitis using a new questionnai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pruitus. Int J dermatol 2002;41:212-216

    5 Nguyen J, Cazassus F, Atallah A, Baba N, Sibille G, coriatt D. Karashiorkor after an exclusion diet for eczema.

    Presse Med 2001;30:1496-1497

    6 Schneider G, Gieler U. Psychosomatic dermatology-state of the art. Z Psy Chosom Med Psychother 2001;47:307-331

, http://www.100md.com     7 Grattan CE, Sabroe RA, Greaves NW.Chronic urticaria. J Am Aca Dermatol 2002;46:645-657

    8 Jakle R. Problem patients with atopic eczema consulting the physician. MMW Fortschr Med 2000;142:4-8

    9 Henz BM, Zuberbier T. Most chronic urticaria is food dependent and not idiopathic. Exp Dermatol 1998;7: 139-142

    10 Richard MA, Grob JJ. Urticaria in the child. Arch Pediatr 2001;8:1383-1391
, 百拇医药
    11 Senti G, Wuthrich B. Therapy of neurodermatitis. Ther Umsch 2001;58:304-308

    12 Yosipovitch G, David M. The digostic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idiopathic generalized pruritus. Int J

    Dermatol 1999;38:881-887

    13 赵颖.龙胆泄肝汤加味治疗慢性湿疹150例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5:442

    14 李文奎主编.中药药理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49-56

    15 Black AK, Greaves NW. Antihistamines in urticaria and angioedema. Clin Allergy Immunol 2002;17:249-286

    16 Yosipovitch G, David M. Treatment of generalized pruritus. Hare fuah 1999;136:56-60

    17 Schulz W. Neurodermatitis-do not scratch. Pflege 2001;54:177-180

    18 Nilsson T, Klang B, Berg M. patient education for adults with chronic eczema. Dermatol Nurs 1999;11:117-122, http://www.100md.com(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的胃肠动力学研究 牟宽厚 ,冯 捷,鱼晓洪)
  • 查看PDF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