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0758063
用药提示:凉药热药错不得
http://www.100md.com 2002年12月26日 《当代健康报》 2002.12.26
     中医中有凉、热之分。当人们出现口干、喉痛、口苦、口臭等现象时,某些有经验的人就会吃些寒凉的食物、中药或凉茶来清热。这对于传统中医学的观点而言,就是求得身体阴阳调和的良策之一。

    早在《黄帝内经》中,把身体用阴阳来表示,阴是寒、水、下、右、腹、里、内;阳是热、火、土、上、左、背、表、外。有违阴阳调和,身体就可能出现不健康的征兆。这时可采用药性、食性相反的药物,使人体得以协调。其中阴性体质者就采用具辛、温等性质的药物、食物;阳性体质者则采用具苦、寒等性质的药物、食物。

    中医的“四性”和“五味”,也是反映药物性能的主要方面,在使用药物时必须把性、味结合起来,而不能孤立地看待。药物的寒热属性,是前人根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反应归纳出来的。举个例子吧,病人发烧口渴,用石膏、知母熬水喝,烧退了,口渴止了,便知石膏、知母属寒性药;病人平素怕冷,手脚不温,用附子、干姜煎水服用后就不怕冷了,四肢暖和了,人们就知道附子、干姜是热性药。

    寒、凉性的药物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寒性药具镇静、消炎作用,适合于晕眩、血压高等患者;凉药比寒性药的效力稍弱,也具镇静、消炎作用。同理,凉是微寒,温也就是微热。寒凉药一般只能用于治疗热性病证,温热药只能用于治疗寒性病证。寒凉药大多有清热、泻火、解毒等作用;温热药大多有散寒、温中、助阳等作用。

    《黄帝内经》指出:“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若违背这条用药原则,用热药去治热性病,用凉药去治寒性病证,必然加重病情,造成危害,所以说凉药热药错不得。

    (曹 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