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4407
胆石症分型与血液流变学有关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月16日 《中国医药报》2003.01.16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动力与变形规律的一门新分支学科,血液的流动运行乃至中医理论气、血的盛衰对血液流变的影响很大。笔者观察了胆石症3种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内在联系,说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是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病理基础。., http://www.100md.com

    经过B超、CT检测,确诊胆石症患者45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17例,胆囊结石22例,胆总管结石6例。依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型(右上腹间断性胀痛,伴胸闷嗳气、头晕目眩口干苦、舌质暗、苔薄黄、脉弦)、肝胆湿热型(右上腹痛偶有加重,伴恶心呕吐、寒热往来、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和肝郁脾虚型(右上腹阵发性疼痛、纳呆,伴周身乏力、大便溏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发现,胆石症患者全血粘度与对照组相比有增高趋势,尤以肝郁气滞型、肝胆湿热型增高较显著。肝郁气滞型高切变率、中切变率、低切变率、红细胞压积、血沉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胆湿热型和肝郁脾虚型中切变率、红细胞压积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肝胆湿热型血沉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说明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是血液流变学改变的病理基础。如肝郁气滞,气血循环受阻,导致血液粘度增高,血液流变异常。.,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认为,胆石症的发病机制是气血郁滞、湿热久羁,胆液受其煎熬,日久沉积,凝结为沙石。又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临床治疗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既能改变血液动力,又能促进胆汁排泄,是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从血液流变学检测上,也能证明这一点。因为血液亦属非牛顿流体,即流体随切变率的加快而粘度指数下降,而当低切变时血液粘度则增高。从血液流变学对胆石症中医证型的检测中可以证明,中药可改善血液粘度,使胆汁排泄量增加,达到溶石防石的目的。(侯淑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