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0758450
科学概念的“再认识”(上)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6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2.06
     无论从学科关系上,还是从学术借鉴、技术应用上,都很难将霍金理论与中医药学联系在一起,但如果换个角度,将二者作为东西方两种学术的不同境遇联系起来作一番考察,也许还是能从中找到一些话题来讨论。

    霍金是英国剑桥大学具有极高学术地位的“卢卡逊数学教授”,由于他与彭罗斯一起提出了“黑洞”理论,1988年获得了沃尔夫物理奖,并因此成为英国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被誉为“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传人”。而真正使他风靡世界的是他写的那本小册子《时间简史》,被翻译成40多种文字,卖出了2500万册。霍金虽然获得了很多很高的殊荣,但很遗憾的是,他的那些异常“神圣”而深奥的理论,却几乎就是一个难以获得验证的“预言”、“假说”,难怪有人戏称其为“一颗空对空导弹”。据说,霍金理论如能得到验证,霍金可能早已获得诺贝尔奖。

    由此,引出了一个有趣的话题:没有得到验证的霍金理论,为什么能获得如此巨大的“肯定”和“荣誉”?而经过了几千年无数人体验证的中医药学,又为何难以获得“共鸣”和“认可”?西方科学提倡的“客观真实性”、“可重复性”的原则又到哪里去了呢?我们无意也没有足够的学术能力去责难霍金及霍金理论,同时,我们也知道科学研究需要“幻想”、“预言”和“假说”,但问题是无论多美好的“幻想”、多好听的“预言”、“假说”,在没有得到验证之前,都不可能具有任何实际应用价值。那么,霍金理论又为何能被如此“吹捧”呢?这实际上是东西方两种文明所处不同地位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暴露出人们对“科学概念”理解的局限。
, http://www.100md.com
    要客观公正地评价中医药学,就不能回避对“科学”的反思和再认识。《辞海》对科学下的定义为发现和认识自然、社会、思维发生发展的知识体系。但在实际应用中,科学的概念不仅代表着一种知识体系,而且还是一种建立在西方文明背景下的对知识的“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强调要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知识为学术基础,以原子论、机械论、实验、定量、现代逻辑等方法论为思维方式,具有数量化、可重复性等特点。

    由于复杂的历史变迁,西方现代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强势地位,一切似乎都应以它的标准来评判,如果不符合以上学术基础和思维特征,就不予认可。甚至由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局限,一些无法认识的东西都被统统列为“非科学的”、“不符合标准的”、“待验证的”。如现代化学药品检测技术面对中药复方束手无策时,它不去找自身检测技术局限的原因,而是草率地认为中药没有“可控性”、“稳定性”,并要求中药研发尽量以单味药或少味药为“宜”。复方应用是中药的一大优势,如果仍然固执地推行这种“科学标准”,那么中医药治病的特色和疗效将荡然无存。

    这种学术“霸权”思想难免会使那些看似科学的评判标准出现偏颇和不公平,只要是在西方文明基础上产生的东西,即使存在不完善甚至不符合最基本的“可验证性”原则,也能大行其道。如不具“可验证性”的霍金理论也仍然可以作为一种“科学”来传播,而中医药学这种经过验证且具有相当可重复性的医学成就,只是因为没能用现代科学概念来转换它、没能用现代通用的科学术语来描述它,仍然难以在世界上顺利推广。这就是霍金理论与中医药学学术地位差异的根本原因所在。

    毛嘉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