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寻医问药 > 专家在线
编号:10762689
李义召:八成脑血管病本可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03年2月20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2.20
     众所周知,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中青年脑血管病发病率也在明显升高。而且,该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是中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现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调查,目前,我国每年大约有150万人发生脑血管病,患病人数达500万~600万,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脑血管病,致残人数高达360万人,每年因该病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医疗费高达100亿元以上,给社会及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对患者及其家属身心产生了巨大摧残……

    但是,有句话一旦说出来,会让上面的这些数字变得很滑稽,那就是:这些患者中的80%都是可以通过预防而避免发病的……

    预防从“一二三”开始

    脑血管病的预防分三种,即一、二、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的目的是:防止和减少人群中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发生。具体措施是:建立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戒除不良嗜好;注意调节情绪;坚持适当的活动等等,由此倒过头来分析,脑血管病多发的原因正是这些措施贯彻得不到位。
, 百拇医药
    二级预防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存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减轻这些因素对病人的危害,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减少复发。而三级预防就是在脑血管病发生后,及时识别与治疗,防止其发生后导致残疾及复发。其中,李教授着重谈到了中风先兆。

    事情的发生总是有先兆的,脑血管疾病同样如此。在此,李教授列举了几种情况,当身体出现下述几种征兆时,可能预示要发生脑血管疾病了。

    一、眩晕:它类似严重的头晕,常常突然发生,感到外界景物转动或晃动,程度轻重不一,并且持续时间较长,不一定伴有耳鸣,有时略有恶心。如果同时发生视物成双、说话舌根发硬,尤应警惕,常常是由于后脑缺血所致。

    二、短时间的语言困难或偏身无力:常常突然发生。数秒至一二十秒即过,长者可历时十几分钟至数小时而自行缓解,缓解后不留任何症状,所以常被忽视而不能及时就医检查,其实这是一种前脑缺血的征兆,如不重视,最终有可能导致偏身运动障碍。
, 百拇医药
    三、突然发生剧烈头痛:老年人易患高血压,如果突然严重头痛,或伴有呕吐,甚至短时神志不清晰,即使这些症状为时不长,也不可忽视,应立即测量血压,检查是否有血压骤升现象。血压骤升可破坏“自动调节”并引起脑组织缺血。如果原来患有周身动脉硬化,而且头痛越来越烈,不但呕吐,而且精神迷糊,更应及时检查是否脑内有血管破裂出血。

    四、偏身经常麻木:中老年人常有左或右侧偏身发麻,要注意是否脑内小血管有病变。如果麻木同时伴有一侧上下肢乏力更应注意。

    五、突然对以前发生的事情全部遗忘:中老年人,突然对过去数年的往事完全不能记忆,但自我认识仍然保持良好,意识也清醒,这种记忆的消失一般持续数小时便消失,在记忆发生遗忘的这段时间里,尽管日常生活都没有异常,但难免心情局促不安。

    最后李教授总结道:上述这些现象,都提示脑部血管发生了病变,应该立即去医院进一步检查。医生首先要做全面的体格和神经系统检查,然后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辅助检查,确定是否患了脑血管疾病,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
, 百拇医药
    治疗、康复要一齐用力

    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其疗效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状况。

    李教授将这种治疗和康复比喻为是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他指出,在脑血栓形成的6小时内治疗是最有效的,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措施进行溶栓治疗,从而达到最好的恢复。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人们乐观。由于很多人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先兆了解甚少,因而往往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从而造成无法弥补的遗憾。

    李教授还特别强调了发病头几天的治疗,即急性期的治疗。因为神经组织有种特点,即缺血、缺氧的时间一旦过长,就很难再恢复,超过了这段时间,可治之症就变成了不治之症。

    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康复。以往人们普遍认为,脑血管疾病经过治疗后,回家养着就行了,除了按时吃药,恢复到什么程度就看病人的造化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用进废退’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脑血管病后期的康复治疗就是一个恢复机体功能、减少残废的重要手段。”李教授如是介绍,“遗憾的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其中也包括一些大夫,很多医院只有治疗病房,没有康复病房,而且床位相当紧张,一些病人刚刚好转,就不得不出院,后继康复治疗跟不上,这方面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 百拇医药
    多年治病的一点体会

    李教授把他治病的心得称为“一点体会”,而且他还希望这“一点”能给患者带来康复的快乐。他体会的第一点是对病人要理解。可以说所有病人发病后心理压力都非常大,特别是有功能障碍的,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自卑心理,或抑郁,或焦虑。这时医生在治疗前首先应做到与病人没有距离感,取得病人的信任,然后他才会听从你的治疗。李教授看病没有点,经常是下班在家仍有病人找上门来,而且每次他都来者不拒,认真诊病,这都为他换来了病人的信任。

    体会之二是要细致。李教授拿他看病为例:在给病人开药时,如果按常规开药,用量一般都是几毫克,而有的药片往往不是那么正好,有时得服半片、一片半等等,但病人往往不知道那么多。在这方面,教授从来都是交待得清清楚楚,什么药吃几片、什么时间吃都分条交待清楚。

    对于用药时间,李教授有说头。他举了“抵克力得”这种预防脑血管病的药物,如果与饭同服,不仅副作用小,还能增加疗效;而空腹服用则副作用大,疗效也降低。而且,在用药2~4周后,应做血常规检查(因为这药的副作用是降低白细胞),而且要连查3次。李教授认为这些事情给病人说清楚了,很多副作用都可以避免,但一半以上的大夫不大讲或讲不清楚,病人用药后的副作用也出来了,疗效自然就差。
, 百拇医药
    关于细致这一条,李教授这么分析,像脑血管病,如果严格按预防规定来操作,可以保证30年不复发;但如果不注意,一年内复发率在一半以上,3年在90%以上。关于如何操作,李教授举例介绍,他曾经治疗过山工大的一位教授,脑梗塞,1991年得的,治疗后现在没犯过第二次,为什么?该患者只要一感到不适,比如头晕,就打电话给李教授,待问完病情后,李教授马上给他调整治疗方案,边治边观察,待好转后,再一次调整治疗方案。如此细致的工作让病人们对他非常信服。别人劝病号戒烟不管用,他一说,病人真的就戒掉了。用他的话说,当大夫的,让病人信任你了,病就好治了。但他继而又说,病人的信任也不是无来由的,除了理解和细致,有管用的东西才行。他的体会之三就是要尽可能多的接受新知识,并服务于病人。而在他多年的治病过程中,也发现很多病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错误的想法。比如高血压者在吃药后,血压恢复了正常就停药了。这是不对的,因为一旦停药,血压就可能反弹,而且比原来还要高,这样就更增加了脑出血的危险性。再如吃药不规律,今天身体不舒服,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