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3429
全国人大代表宋礼华呼吁——生物医药产业,需快马加鞭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13日 《中国医药报》2003.03.13
     从干扰素到单克隆抗体,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快速成长,目前已经具有一定规模。“有了不少自己的品种,临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还有很多不足。”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安科生物医药集团总裁宋礼华对记者说。:, http://www.100md.com

    第一,源头创新不足。在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生物医药品种中,几乎没有自己的源头创新产品。宋礼华强调,这里所说的源头创新,是指从概念上就开始的创新,“概念都是我们提出的,这样的产品几乎没有,”他说,“我并不是一味强调我们必须搞源头创新,只是认为应在不与知识产权发生冲突的前提下,用中国人的智慧开发人类的基因,以促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http://www.100md.com

    第二,市场应用潜力有待开发。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大多是新兴企业,历史较短,市场营销网络不够健全,市场开拓力度明显不足。宋礼华说,我国目前整个生物医药产业的效益加起来还不如美国一个畅销品种所创造的效益,这不仅仅是由于产品价格的高低造成的,更重要的是人们的消费观念有待引导。以人生长激素为例,这个产品在国际上具有很宽的应用面,但在国内市场,它的很多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人生长激素在西方国家最大的卖点是它的抗衰老作用,但在中国,它的抗衰老功能不被消费者所知。他认为,中国的生物医药企业家们一个共同的弱点是,缺乏大企业家的风范,缺乏大手笔的市场运作能力。:, http://www.100md.com

    第三,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体制不完善。宋礼华认为,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重复,一个品种几十家企业竞相生产,互相压价,哪个企业都没有办法满负荷生产,不仅造成生产能力的巨大浪费,也阻碍了整个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的提高。目前国内做的比较成熟的α-干扰素,应用面比较宽,用量比较大,医生和病人对这个产品的熟悉程度也比较高。但是仅这一个产品,就有近20家企业生产,没有一家能够做到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医药产品还不如那些谈不上技术含量但广告做得很响的保健品!”宋礼华慨叹道。:, http://www.100md.com

    第四,生物医药企业根基尚显不足。宋礼华认为,生物医药企业的体制有待完善,管理有待加强。人员流动性较大,不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新兴的生物医药企业成长较快但大多不成“气候”,缺乏大规模的龙头企业。(王泽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