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 要闻集萃
编号:10763847
面对疾病,尽量保持平常心——心理专家吴宏新谈如何消除人们心中的“SARS”
http://www.100md.com 2003年5月29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5.29
     今天,随着SARS发病人数的减少、越来越多的患者被治愈出院,人们对SARS的恐惧也在一点一滴地退去。

    很多人认为:看待SARS应该把视角拉得长一些。如果从远处的历史来看现在,这次SARS的流行或许就像夜晚星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也或是你幼小时一次不愉快的哭喊,虽然打扰了你的欢乐,但它终将成为过去。

    这无疑是正确的。

    但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SARS作为一种疾病可以被治愈,但它对人内心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心理学家认为,不管是SARS还是其他,对人们心理的影响都有共性。只有认真总结,才能坦然面对耳边传来的哭喊或眼前划过的流星……

    人的内心就像一面平静的湖水,任何外来事物的进入都会引起或波或澜。只是外物有轻有重,湖面有大有小,湖水有深有浅,因而就有了对外物介入的不同反应。疾病就是外物的一种,SARS又是疾病中较重的一种。
, 百拇医药
    面对SARS,人的内心出现恐慌等反应是正常的,但人与湖水不同,他可以对外物了解,更可以对自身了解,知己知彼,所以能更快地消除恐慌,恢复平静。“知彼”,治疗SARS患者的医学专家做得多;而“知己”则是心理专家做得多。吴宏新副教授谈到的就是SARS等疾病与心理之间的相互影响。

    认识应激与免疫的关系

    现代医学除了向纵深发展外,还加强了横向的联合。医学心理学与其它各科的联合产物之一,就是在心身疾病的研究上有了新的发现——应激性生活事件与人体的免疫力存在着相关性。

    吴教授举例介绍:大家肯定知道冬泳。我们设想一下,在寒冷的冬天,只穿着游泳衣,不用说进入冰冷的泳池,就是在空气中我们也会受不了。但是冬泳爱好者们却群情激昂、摩拳擦掌,个个精神抖擞,游完后经过科学防护很快恢复到平常状态,并且之后很少感冒。

    我们所说的感冒,绝大多数是机体抵抗力低下时被病毒和细菌入侵所致。当人们意识到自己处在危险(应激)中时,机体立即兴奋,动员全身力量去抵御外来的危险,这时会出现两种状态:一、兴奋性比原来强,个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动员机体分泌比平时较多的与代谢相关的皮质激素、增加葡萄糖的代谢、呼吸循环系统活跃等使机体为了做出战斗或逃跑提供充分的能量;二、如果危险持续存在,机体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会陷入疲乏、衰竭。
, 百拇医药
    他继而介绍,科学研究发现,当人们长期处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引起的负性情绪当中时,人体的免疫力将受到损伤。当压力解除、情绪恢复后,人体的免疫力又逐渐恢复。如果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压力足够大,就如“文革”时期受到迫害的老革命家,在强大、持久的政治压力下不少人郁闷成疾,当这一压力与自己的身体能量储备相当时,如果经过自己充分的心理调整,这一危机是能够度过的,度过危机之后产生成就感,这一成就感作为一种犒赏更加增强了后面解决困难的自信心。

    对于这次非典爆发,党和政府号召人们要注意睡眠,不要过度劳累,心态要积极而且平静;中医专家们开出的几套中药组方……这些措施均是与提高免疫力有关的。

    如何发掘自身潜能

    “李广射虎”这个典故大家肯定是熟悉的。说的是李广在傍晚掮着猎物回家时突然看见树丛里有只老虎,慌忙中的李广急忙扔下猎物张弓搭箭射向老虎然后奔跑回家。心有余悸的他第二天小心翼翼地回去想看一下究竟老虎被打死了没有,结果他发现他的箭射中的是一块大石头!他感到奇怪,想验证一下箭怎么会射进石头的。结果无论他怎么用力,再也不能将箭射入石头了。吴教授说,他常常将这个例子作为人遇到危险时动员自己的潜能战胜危险的典范。
, 百拇医药
    人在面临危险时,会感到害怕、紧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不适等。一旦危险出现并长期存在,就容易使大脑的警觉性、敏感性增高,出现心理过敏反应,如思维杂乱、没有头绪、不知所措、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发脾气、食欲减退、睡眠不好等等。这些反应或多或少会在每个人身上出现。但在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调节因素,那就是人的认知方式和应付方式。吴教授谈到,认知方式是指我们如何评价所面临的问题。同样面对非典,有的人认为它对生命和健康有一定威胁,需要提高警惕加以防范;有的人认为它与己无关,完全不加防范;还有的人把它当作洪水猛兽,似乎大难临头,惶惶不可终日;还有的人持宿命论的观点,认为这是自己无法控制的,只好听天由命。不同的认知评价决定了不同的应付方式。

    他说,出现恐慌心理,究其根本,是对非典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会导致心理上出现不安全感,继而不信任自己而宁愿相信他人。这就使得我们不去主动获得正确的预防知识,不采用有效的预防手段,而是一味地跟风从众,以讹传讹,看别人怎么做自己也学着怎么做,且不细想这么做是否真正有效。“有病乱投医,无病也乱吃药”。这样的心理反应,既不能有效地预防“非典”,还浪费了国家的医药资源,也给自己的身体带来伤害,更减少了自己的生活乐趣,也给自己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烦恼。
, 百拇医药
    如果将非典比作老虎的话,在对其认知看待上采取积极的态度,把机体充分的能量储备动员起来,采取更加理性、有效的应对措施。但有的人只有焦虑、害怕等消极情绪,有的人采取回避、否认的应对策略等,这些都是不足取的。不同的应付方式自然导致不同的行为方式,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周围形形色色的应对非典的方式:或既防范又有节制,或完全不防范,或过分防范甚至到了神经质的地步,或怨天尤人,或信命信神等等。不同的认知评价和应对策略可以反映不同的心理素质,而某些心理素质是不能很好地应对非典挑战的。

    保持平常心

    “平常心”究竟是一种什么心态?吴教授认为,“平常心”更多是指内心的调整,因为百病由心生,如果没有一个豁达开朗的心胸,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随时遇到的问题,肯定会终日愁眉不展,机体免疫力降低,疾病自然会不期而至。所以说调理内心,就找到了身心健康的源头。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话语看似简单,却寓意深远。
, 百拇医药
    对于如何调理内心,吴教授谈到,如果一个人真正能放下自己,顺应自然之道,以关心服务他人为己任,认认真真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抱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周边环境协调发展,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人与事,那么健康将会常驻心间。

    专家档案

    吴宏新,副主任医师,1988年毕业于滨州医学院医疗系并分配至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1993~1994年赴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精神医学一年,于1995年发起并参与成立了我省第一条心理健康咨询热线。1996年曾获得山东省十佳青年志愿者标兵和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受医院委派,担任山东大学医学院本科班《精神病学》和硕士班《行为医学》教学工作。参编高校教材《医学心理学》。他的有关独生子女的论文《社会化障碍——一种新病?》在学术会议上受到关注。他的“助人自助”、“病人是朋友”等朴实的咨询治疗风格深受咨询来访者欢迎。

    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