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长寿
编号:10524460
世界长寿之乡”广西巴马探秘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5日 《现代护理报》 2003.06.05
     公路边,舒展着一条翠玉般宁静纯洁的河流,两岸群山如黛,翠竹婆娑。久居城市的人,漫步在这条绿得让人心醉的河畔,无不心旷神怡。这条美丽的河就是贯穿广西巴马县中部的盘阳河,她不仅是巴马的“母亲河”,也是闻名遐迩的“长寿河”———盘阳河两边,由长寿老人组成的“长寿屯”比比皆是,形成了一个特殊的长寿区域。

    盘阳河从凤山县袍里乡的坡心水源洞激荡而出,水源洞旁边的坡心屯,住着五六十户壮族人家,300多人,现在有4位百岁以上老人。

    第二个盘阳河畔的长寿村是巴马县甲篆乡平安村巴盘屯,这里是清一色的黄姓壮族人家,560多位居民,目前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有5人:黄卜汉、黄卜新、黄妈凤来、黄妈美金、黄妈优,80至99岁的老人有25人之多。

    距巴盘屯不远的甲篆乡松吉村松屯,被称为“百岁鸳鸯屯”,因为这里曾有一对百岁鸳鸯”,男的叫黄卜吉,女的叫黄乜吉,两人都活到了101岁,他们以种地打鱼为生,勤劳朴实,互敬互爱,真正是白头偕老了。
, 百拇医药
    第四个“长寿屯”是号称“小桂林”的甲篆乡甘水村。这里20世纪出了3个百岁老寿星,一个叫罗乜成,活了109岁;一个叫潘乜牙,活了116岁;一个叫杨乜春,活了111岁。如今甘水村还有4位90岁以上老人,80至90岁的老人有35人!

    1964年,全国进行第二次人口普查,发现巴马的百岁老人有28人;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巴马的百岁老人增至50人;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巴马的百岁老人又增至66人;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巴马的百岁老人多达74人,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巴马的百岁老人已达78人之多。1991年,国际自然医学会宣布巴马县为“世界第五长寿之乡”。

    据介绍,巴马寿乡的长寿现象源远流长。1898年11月,光绪皇帝钦命广西提督学院为巴马县那桃乡平林村长寿村民邓诚才赠一块“唯仁者寿”的寿匾,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

    过去10年,中外研究人员从遗传、地理、气候、环境、饮食等诸多物质方面对巴马的长寿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巴马人长寿的主要因素有四个方面:一是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二是具有独特的长寿食物;三是老人们坚持长期生产劳动;四是生活起居有规律,性格乐观开朗。
, 百拇医药
    巴马县境内多山,环境幽静,空气清新,由于山区日照时间相对要比平原少,所以山区居民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小,体细胞引起早衰甚至短命的情况也就比平原少。同时,这里的房屋建筑也符合居住卫生的条件:两层、朝南,上层住人,下层放杂物等。清洁、宽敞、通风、干爽、日照适宜,这些无疑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是大有好处的。

    巴马人开门见山,每天的基本活动就是劳动与爬山,由于长年累月生活在山区,经常从事登山活动,所以延迟了衰老。另外,巴马的长寿老人生活都非常正常,而且大多性情温和,待人坦率,开朗乐观,无忧无虑。

    国际自然医学会会员、巴马县长寿研究所所长陈进超说:“如果说,巴马人每天的食谱———一碗玉米面粥、一盘豆腐菜、一小杯玉米酒,是他们长寿的物质食粮,那么,他们每天都要唱的山歌则是他们长寿的精神食粮。”

    长期在巴马进行长寿研究的陈进超认为,唱山歌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活动,它能使老人心胸开阔,远离忧郁和烦恼。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因素,唱山歌是长寿的外部因素之一。它和遗传、环境、饮食等物质因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巴马人长寿的主因。

    (华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