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0760451
病毒性肝炎的辨证施治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2日 《当代健康报》 2003.06.12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所致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肝炎,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高,在我国属多发病、常见病,也是法定乙类传染病。病毒性肝炎分别归属中医学的“黄疸”、“胁痛”、“瘕积”等病范畴,性质多属湿热。在临床上辨证论治是关键。现将辨证施治简述如下:

    1.湿热郁蒸,热重于湿型 证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或见心中懊侬、腹部胀满、口干而苦、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治宜清热利湿、佐以泄下,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2.湿热郁蒸,湿重于热型 证见:身目俱黄但不如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或大便溏垢,舌苔厚腻微黄,脉象弦滑或濡缓。治宜利湿化浊、佐以清热,方用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

    3.湿邪困脾型 证见:肢体困倦,脘痞腹胀,胃纳不佳,恶心呕吐,口淡不欲饮,便溏胁部隐痛,舌苔厚腻脉缓。治宜化湿健脾,方用胃苓汤加减。

    4.热毒炽盛型 证见:起病急,黄疸迅速加深,高热烦渴,脘满腹胀或腹中有水,神昏谵妄,衄血、便血或肌肤紫斑,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象弦数或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5.肝阴不足型 证见:胁痛隐隐,口干不欲多饮,手足心热,心烦失眠,头昏目胀,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柔肝,方用一贯煎加减。

    6.脾气虚弱型 证见:气少无力,食欲不振,大便时溏,形体消瘦或虚浮,舌淡苔白,脉弱而缓。治宜补气健脾,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7.气滞血瘀型 证见:肝大质硬,肝区胀痛或刺痛,形体消瘦,面色不华,甚者黯黑,头面颈胸部可出现蜘蛛状痣点,手掌心、小鱼际部及手指掌面可出现红色斑点或斑块区域,舌质紫暗。治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

    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不同症状进行加减。肝大坚硬加鳖甲;肝胆郁热加龙胆草、栀子;湿热内郁加茵陈、金钱草、虎杖、田基黄、垂盆草;齿衄、鼻衄加旱莲草、茜草根、仙鹤草;气虚加黄芪、白术、山药;偏血虚加熟地、枸杞子、首乌等药。

    总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理颇为复杂,辨证时应分清不同类型的临床主证,辨别寒、热、湿、虚、实、瘀的属性,才能确定治疗大法,临床上采用中医中药疗法时,必须在有临床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合理遣方用药而奏佳效。急性肝炎治疗重在祛邪,慢性肝炎多为正虚邪恋,虚实错杂治疗重在扶正祛邪。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是原则,针对证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有的放矢选方用药,才能缩短病程,达到药到病除的目的。

    副主任医师 初 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