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1869
现代化进程中的中药质量标准——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钱忠直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7日 《中国医药报》2003.06.17
     我国中药质量标准的设置,多年来一直依照和沿袭化学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但随着中药事业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药质量标准与整体的中医理论观念不相符,其局限性和缺陷逐渐显现。如何建立既符合我国中医药特色、又能让国际社会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是我国实现中药现代化、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所在。本版今日以刊发浅述我国中药质量标准整体情况的文章作为开篇,希望读者就如何建立我国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问题各抒已见。n-zp^, 百拇医药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这是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但中药的质量标准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局外人却不甚了解。一直以来,大家所了解的中国的药品质量标准,基本上都是参照《中国药典》中药品质量标准的模式建立起来的。不久前,记者以《中国药典》的发展为主线,采访了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钱忠直先生(以下简称钱),请他就我国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n-zp^, 百拇医药

    ——编者按n-zp^, 百拇医药

    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n-zp^, 百拇医药

    记者:这些年以来,中国药典为中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你能否介绍一下《中国药典》所走过的历程?n-zp^, 百拇医药

    钱:国家药典委员会成立50年来,至今已出版了7版药典,从历版药典中药质量标准收载情况,可以看出中药逐渐走向标准化、现代化的轨迹。n-zp^, 百拇医药

    记者: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经历过哪几个阶段,历版《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的概况如何?n-zp^, 百拇医药

    钱:《中国药典》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53年版和1963年版为《中国药典》第一阶段。1953年版中药质量标准基本参考国外药典标准制定,品种也只收载了大黄等几十种国际通用生药,无专属性鉴别,缺定量指标。1963年版药典为突出中药标准地位,将药典分为两部:一部为中药,二部为西药。一部除收载的品种大大增加外,为体现中药特色,增收了炮制、性味、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等项内容,并增加了鉴别项。但是受当时科技发展水平的局限,仍处于只能靠外观形态的经验鉴别阶段。那时候的中成药基本都是传统的丸剂和散剂,都以中药饮片粉末为制剂的主料,而且生产规模小,所以靠中药材的道地性和老药工的丰富经验,基本保证中药质量。n-zp^, 百拇医药

    1977年版《中国药典》为第二阶段,在南京药科大学(现中国药科大学)徐国钧教授的努力下,中药质量标准中大量收载了显微鉴别项目,这比单以外观形态的经验鉴别进了一大步,尤其是粉末显微鉴别,在制剂中初步打破了“丸、散、膏、丹,神仙难辨”的说法。

    1985年版至2000年版出的四版药典可以看作是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中药从制剂工艺到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气雾剂、喷雾剂、搽剂、栓剂、橡胶膏剂等现代剂型已逐渐上升为主流剂型,制剂主料也由提取物取代了原料药。已有几百个中成药企业进入规模化、机械化、自动化行列,年产值几亿或几十亿元。与此同时,各地为解决中药材供应短缺问题,广泛栽培引种中药材,许多中药材的道地性逐渐淡化。所有这些变化都表示,中成药生产质量稳定性的传统基础已受到冲击。这同世界上一切产业发展过程一样,在由手工业小生产向工业化大生产过渡的同时,其产品质量也必然实现由过程经验控制到事后科学控制的过渡。这些变化同样在《中国药典》中得到了反映,在“突出特色、立足提高”的指导思想下,中药质量标准迅速提高,从1985年版《中国药典》开始,薄层色谱正式用于药典中药质量的控制,结束了中药无专属性鉴别的历史。尤其是199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鉴别设置了对照药材,通过对照药材完整的色谱图像与供试品色谱比较,既体现了专属性,又体现了整体性,较单一的化学对照品鉴别更有效。另外,药品只有真伪鉴别,尚不足以评价和保证药品的质量,必须引入量化数据,才能达到质量可控。自1990年版《中国药典》开始,首次引用现代仪器检测方法测定含量,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薄层扫描法等。到2000年版《中国药典》HPLC法测定的品种数已达105个,TLCS法测定品种为60个,GC法测定品种为11个。以具体品种为例,如黄连小檗碱的含量测定,1953年版《中国药典》参照国外药典标准采用重量法,即采用丙酮小檗碱沉淀法测定含量;1985年版《中国药典》改为分光光度法(即吸收系数法)测总生物碱含量的盐酸小檗碱;1995年版《中国药典》改用薄层荧光扫描法,专属性的测定小檗碱的含量。又如化橘红中柚皮苷的含量测定,1985年版《中国药典》采用氯仿提取后测定重量的方法;1995年版《中国药典》改用分光光度法(即吸收系数法),但也不能准确反映毒性成分的含量;2000年版《中国药典》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才解决了专属性测定的问题,同时准确性、科学性都有明显地提高。i1x], http://www.100md.com

    中药质量标准的提高i1x], http://www.100md.com

    记者:中药质量标准在量化指标方面有了哪些提高?i1x], http://www.100md.com

    钱:在量化指标方面,也正在由测定指标性成分过渡到测定活性成分,由测定单一成分过渡到测定多种成分。如何首乌含蒽醌类成分,过去都测定大黄素,而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二苯乙烯苷具有抗衰老、提高免疫、防止动脉硬化的功能,与制何首乌功能相符,为活性成分。所以2000年版《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又如穿心莲,除测定脱水穿心莲内酯外,还测定穿心莲内酯的含量,现代研究表明穿心莲内酯具有显著的解热、消炎、抗菌作用。

    记者:中成药的纯度如何控制?怎样才能保证它使用时的安全性?td, http://www.100md.com

    钱:在控制中药的纯度和安全性方面,中成药必须符合制剂通则项下各剂型规定的检查项目。中药材一般规定有杂质、水分、灰分等检查,个别品种有重金属检查,对于一些特殊的品种,还规定特殊的检查项目,如桑寄生在检查项下需检查强心苷,这是因为若寄生夹竹桃树上即含有强心苷,具有毒性,若检出则不得作为药用。2000年版《中国药典》新增了“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法”对甘草黄芪等规定了含六六六(总BHC)不得过千万分之二;滴滴涕(总DDT)不得过千万分之二;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千万分之一;中成药黄连上清丸增设了重金属检查。此外,还新增了中成药的微生物限度标准,相对于以前历版药典,2000年版是零的突破。td, http://www.100md.com

    现行质量模式的局限td, http://www.100md.com

    记者: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有哪些?局限性在哪里?中药和化学药在质量标准上的根本区别在哪里?td, http://www.100md.com

    钱:现行中药质量控制模式基本上是借鉴化学药品质量控制模式,沿着天然药物化学的发展,去建立以测定某单一成分为目标的分析方法和既定性又定量的质量标准。在这种模式下,虽然中药质量标准从简单的外观经验控制到显微理化鉴别、再发展到以光谱和色谱为主的专属性鉴别和含量测定,随着历版中国药典的修订提高,这种模式的分析方法和质量标准被生产和研究领域广泛采用,至今对控制中药质量仍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以单一化学成分分析的观点,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念是不相容的。对于化学药品,因其结构清楚、构效关系明确、有效性与安全性与该药品的成分直接相关,所以其质量控制中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可以直接作为药品优劣和疗效评价的指标。但对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中药,尤其是复方制剂,检测任何一种活性成分均不能客观反应它所体现的整体疗效,因为中药是多成分、多靶点在起作用,不同于化学药品的单一成分、单一靶点,这是中药和化学药品在质量标准上的根本区别。中医辨证施治用的是药味而非某个化学成分,人参与人参皂苷、麻黄麻黄素、甘草与甘草酸苦参与苦参碱在中医看来是两回事。中药的“四气五味”以及“补气”“活血”“温里”“发表”等功效是中药内含成分的整体作用结果,其所含成分的数和量以及组成比例的差异,都会对功效产生影响。另外,黄连和黄柏均含有小檗碱,现有的质量标准两者均测定小檗碱的含量,这只能相对控制两种药材本身的质量,却无法说明黄连和黄柏在中医用药中的不同,而中医绝不会将两药互相代用,因为中医用的是黄连和黄柏各自的综合成分。因此,这种基于化学药品模式的质量控制模式对中药而言,其潜在的局限性和缺陷已逐渐凸显了出来。

    记者: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质量标准构建有什么要素,怎样才能体现中医药理论的特性?vo(^, http://www.100md.com

    钱:中医学是整体医学,强调辨证论治,体现在中药方面是它具有复杂性和整体性这两个特性。因此,在建立中药质量标准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中药的特性,结合系统论和控制论的理论,进行综合评价。人体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往往含多类、多种成分,这也构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因此在复杂对复杂的研究过程中,非线性、高维特征是主要考虑的方面,而模糊、不确定性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现代科技的集成来解决和阐明。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是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它可以通过对中药整体特性的描述,采取适当模糊的处理方式,达到整体质量控制的目的。vo(^, http://www.100md.com

    记者:中药的物质基础是有效化合物群,它是怎样体现出来的?vo(^, http://www.100md.com

    钱: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包含成百个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离子(或络合物)、有机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肽或蛋白)等三大类成分,其治疗是一个整体协同的过程,因此对其物质基础的反映,不能仅仅从一个或几个物质成分进行说明,需要在整体性上进行阐述。运用中药指纹图谱和指标成分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完善表述中药的整体性特征,又有别于西药单一成分定量的质量控制模式,完全可以建立成为中国自立的创新型质量控制模式,并可以为国际社会接受。vo(^, http://www.100md.com

    中药指纹图谱的优势vo(^, http://www.100md.com

    记者:中药指纹图谱与中药质量控制的关系该如何理解?vo(^, http://www.100md.com

    钱: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适合于中医药传统理论研究的需要。它是使用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手段对复杂物质槌商逑抵柿课?br>定性进行评价的检测方法。同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又是分析科学、中药学、分离科学以及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二级学科(内含多个三级学科)交叉、综合应用研究的结果。因此,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有可能作为现代中药质量标准体系的核心技术之一用于构建整体框架。vo(^, http://www.100md.com

    目前为止,在中药生产和流通中,还没有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能够全面综合地反映中药产品的质量变异,以及有效地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药指纹图谱结合指标成分定量的研究和建立,正是为了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监督的这一关键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它从中药材的种植、采收、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半成品、成品、贮存、流通等各个角度和方面,进行中药样品分析,通过相似性和相关性对比,发现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全面特异地把握住中药的质量命脉。vo(^, http://www.100md.com

    记者:如何理解中药指纹图谱为中药新药的研发带来的新模式?vo(^, http://www.100md.com

    钱:另外,从中药新药研发的角度,中药指纹图谱又为其带来了一种崭新的研究模式,它从药材、成方入手,通过把握其中有效部位或有效组分的理化特性,直接将化学物质基础与药效相关联,形成既充分吸收中医用药理论精华,又蕴含现代药物活性特征,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把握住了药物作用的针对性,为新药发现和快速筛选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中药指纹图谱可以通过寻找有效部位或有效组分的图谱与活性效应之间的谱效学特征(谱效关系)来指导新药研究和筛选。所谓谱效关系,是指从中药指纹图谱的多种化合物中,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出和药效相关的化合物群。它不同于西药研究中的药物定量构效关系。因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是一个活性成分群的整体特性,而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或几个成分。vo(^, http://www.100md.com

    记者褐幸┲肝仆计锥灾幸┑闹柿勘曜技把蟹⒔岽词裁囱慕峁?br> 钱:中药指纹图谱应体现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和信息挖掘三方面内容。从中药物质基础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分离分析科学的手段,获取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并结合药效研究和相关物质成分的分离鉴定,经谱效关系研究,获取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将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药效组分指纹图谱用于中药材、中间体和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创新等实践中,最终解决中药质量评价的科学性等中药质量关键科学问题,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推进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张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