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2026
中医Vs瘟疫让历史告诉未来(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6月19日 《中国医药报》2003.06.19
     温病学说的确立奠定了战胜瘟疫的基础d!pf, 百拇医药

    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在历代医家学术经验的基础上,与外感热病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学术体系。早在《素问·?br>正纪大论》中即有“民疠温病”及“温病仍作”的论述。特别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正邪相争的观点,为后世防治外感热病打下了理论基础。从吴有性《瘟疫论》之后,对于外感温热病的研究盛极一时,发展至清代,著名医家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人被称为“温病四大家”,可以认为是温病学成熟阶段的杰出代表,他们使温病学在理、法、方、药上自成体系。从《伤寒论》到温病学说,后者既补充了前者之不足,又与其互为羽翼,使中医外感热病的理论、诊断与预防,向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d!pf, 百拇医药

    温病学说的主要成就,首先是确立了卫、气、营、血的辨证论治系统。叶天士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明确指出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感邪途径、发病部位,同时把温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划分为卫、气、营、血四个不同阶段,作为辨证论治的纲领,提出了相应的治法方药,著有《临证指南医案》一书。吴鞠通广泛汲取《伤寒论》、《瘟疫论》、《临证指南医案》的成功经验,确立了三焦辨论纲领,与叶氏的卫、气、营、血辨证相互配合、补充,相得益彰,使温病辨证更加准确和具体,益趋完善与成熟,成为温病辨证论治系统的重要标志。迄今为止,广大医者仍然运用于临床。综观广州与北京两地中医专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时,基本上借鉴于温病学说的思路与方药,结合现代医学的研究与方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也可以说是对古代温病学说的发挥与创新。d!pf, 百拇医药

    这次SARS的侵袭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如历史上的每次瘟疫大流行一样,灾难的背后蕴藏着机遇。中医药学每次在抗击瘟疫时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取得了新的经验和发展。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医药拥有战胜历次瘟疫大流行的丰富经验和理论知识,对于当今这种新型的SARS病毒引起的严重呼吸系统综合征,正是检验中医药抗瘟疫的良机和“试金石”。应当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探索中医药在防治SARS全过程中的作用,为今后应对突发性严重传染病做出新的贡献。d!pf, 百拇医药

    (下)(高益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