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1617
MND中医研究现状分析与思考(下)
http://www.100md.com 2003年7月22日 《中国医药报》2003.07.22
     ◆病因病机认识q\$s(, 百拇医药

    在既往文献中,对MND的病因病机主要以本虚立论,责之肝、脾、肾诸脏亏虚和气血不足,兼有痰、瘀、风的论述。从总体上看,目前尚无针对本病致病因素的系统调查研究和证候变化的动态对比观察,病因病机探讨多基于所见病人当时的一些证候表现,结合痿病的传统认识而做出的推论。这样是否能够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有比较完善的认识,尚难定论。q\$s(, 百拇医药

    从古今关于痿病的病因病机论述来看,并未独从虚论,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弛长为痿。”再如朱丹溪提出痿病“有湿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此外,还有清代陈士铎的胃之实火致痿及陈歧的心火流于下焦说等等。所以,痿病自古就有湿热、湿痰、瘀血、实火、气虚、血虚等虚、实致病的不同。而根据本人对45例MND病人现病史、既往史、生长发育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等的初步调查发现,约半数病人发病体质较好,亦无明显脏腑亏虚、气血不足的表现。而我们常见到的虚象,多是随疾病的发展而逐渐出现并加重的。因为MND为慢性隐匿起病,有研究表明,当前角运动神经元丧失30%以上时出现肌肉萎缩,丧失达50%以上时才表现出肌无力。所以在病人有明显的症状而就诊并考虑为MND时,多已发病1年以上了。故而,根据当时的虚证表现难以明确本病是否为因虚致病。q\$s(, 百拇医药

    所以有必要按照循证医学的方法,更大样本、更全面、更细致地对本病的致病因素和证候的动态变化进行系统调查及对比分析,结合中医特点,客观、深入地探讨其病因病机。因为本病有痿、颤、痉挛、言语不清等多种表现,故在研究中可充分挖掘前人在以上各方面的论述以兹参考,而不必限于痿病一说。q\$s(, 百拇医药

    ◆临床研究构想q\$s(, 百拇医药

    ●统一诊断标准q\$s(, 百拇医药

    从国际研究来看,世界神经病学联盟已于1994年首次提出ELEscorial会议诊断标准,1998年又提出美国弗吉尼亚AirlieHouse标准。2000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参照以上标准提出ALS(肌萎缩性侧索硬化,MND的一种)诊断标准。但各个时期均未见有人使用相应的国际诊断标准。然而,如果不能严格地、清楚地界定所研究的对象,很容易将一些表现上十分类似的疾病混杂进来,而其中的部分疾病本身就有一定的自限性,预后比较好,这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所以说采用国际化的、统一的诊断标准在整个临床研究中至关重要。不把好这一关,以后所做的一切工作都很难说明问题,也无法得到公认。另外,目前MND的中医临床资料中,尚无对该病证候的系统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遵循中医特点,探明本病的证候分布规律,进而确立证候诊断标准,有利于揭示本病的发展规律,并为临床治疗及多中心协作研究提供依据。所以,此项工作的开展亦为当务之急。q\$s(, 百拇医药

    ◆确立疗效评定标准q\$s(, 百拇医药

    在现有的有关MND的文献报道中,有9篇明确提出了疗效评定标准,有以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划分的、有以显效、有效、无效划分的、有将病情无变化视为无效的、有将无变化视为有效的,各不相同。没有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治疗结果当然没有可比性,这也将大大阻碍对本病的研究。所以确立符合中医研究特点的、统一的疗效评定标准势在必行。但应指出的是,本病属于进展性的难治性疾病,在制定疗效评定标准时应该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即不能按照常规好转到一定程度方可视为有效,而是应该结合病人的生活质量、存活时间、病情的进展状况、功能评价及心理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加以评定。可参考西医研究中的疗效评定标准,既要体现中医特色,又要在一些共同的方面,尽量做到中西医一致,以便进行两者对比研究。q\$s(, 百拇医药

    ◆设计合理的临床观察方案q\$s(, 百拇医药

    现有临床资料中,仅唐氏等在研究中设立了对照组,还没有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的报道。而只靠小规模的病例总结,无法准确获得治疗的真实效益。所以,要求多中心协作,设计出合理的临床观察方案。由于本病以慢性隐匿起病、进行性加重为特点,并且其进展速度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还应强调在病机转归、证候规律、临床疗效等各方面观察的连续性,以探明本病在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病位的浅深,即在络、在经、在腑、在脏之不同和机体正邪消长的变化规律,以及相应的遣方用药法则。在既往的研究中,一些研究者已注意随访,今后应将随访作为科研设计的重要部分,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地进行。q\$s(, 百拇医药

    中医多渠道的治疗方法有可能为运动神经元病人带来希望。如何发挥中医药特色,减轻病人痛苦,延缓疾病发展,祛病延年,乃至最终根治,应该是医疗工作者认真思考并为之努力的问题。但由于本病的发病率不高、隐袭起病、进行性加重、临床收效慢等因素,决定了对本病的研究将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下)(黄红梅(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