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茎藤类 > 木通
编号:10717512
正本清源话木通
——访国家药典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周超凡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3日 德明中医
    作为渗湿利尿类常用中药的木通,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被沿用了几千年后会变成易引起人体“肾毒反应”的“罪魁”。自从在美国被FDA明令禁用后,我国中医药界也出现了“恐木通病”。那么,木通到底有毒无毒?如有毒,还能否使用?为此,记者日前走访了国家药典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周超凡研究员。

    据周超凡介绍,国家药典委员会不久前组织有关专家对木通进行了一次论证,其结果颇令人意外。中药同名异物的问题这次可与世人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原来,一味木通却有三个不同的身份,木通科的木通(古称三叶木通)、毛茛科的川木通和马兜铃科的关木通都统称为木通。正是这三个木通的你兴我衰演绎出木通从“无毒”到“有毒”的“故事”。目前在我国,除了云贵川以外大部分地区人们使用的中药木通主要是指关木通,而据考证,“此木通非彼木通。”如今市场常见、临床常用的关木通与《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所记载的木通虽同名为“木通”,但并非一物。关木通属马兜铃科,其所含马兜铃酸经研究证明可能引起人体肾脏损害,属“有毒”类中药(《中国药典》将有毒性的中药分为小毒、有毒和大毒三种)。而《神农本草经》中所记载的木通为木通科的木通,其性无毒。
, 百拇医药
    翻开2000年版《中国药典》,我们只能找到关木通和川木通,而作为正品的木通科的木通却榜上无名。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据考证,关木通首载于1860年的吉林地方志,其先在关外地区使用,后逐渐南下入关,因而得名。具体是由于什么原因使关木通这个“后起之秀”取代了曾在大江南北普遍使用的正品木通已无从考证。但经过百余年,关木通无论是从市场占有率还是从认知上都“成功”取代了木通科的木通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了解,《中国药典》1965年版曾收载过木通科的木通,但因市场份额的缘故其在后来的版本中被“除名”。可以说,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意无意间蒙蔽了科学的眼睛。

    周超凡告诉记者,在对木通家族进行正本清源后,国家药典中医专业委员会将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后续工作,包括为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中恢复收载木通科的木通做必要的准备工作。另外,对于药典部颁复方中出现关木通的68个方剂也将酌情进行处理,对于传统方剂,将恢复使用木通科的木通,而对于按国家药品法批准的新药则需与有关生产厂家协商后解决。另外,记者获知,国家科技部已出资80万元立项开展“有毒中药的中毒机理研究”,以期从根本上弄清中药毒性的问题。
, http://www.100md.com
    随着后续工作的逐步落实,相信有关“木通中毒”的“悬案”将会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然而,有心人不禁要问,如果关木通没有出现如此严重的毒副反应,这样的“正本清源”还会否出现?难道一定要等到出现严重后果我们才迫不得已对中药品种进行“正本清源”吗?在常用中药中还有多少这样的“误会”需要我们去“澄清”呢?

    不少中药界学者大声疾呼:必须将中药品种和名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为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源头之源头来抓。

    :

    1.木通 药材藤茎均为圆柱形,扭曲,表面灰色或棕色,皮部易与木部剥离,木部灰白色或黄白色,断面导管孔细密,排列不规则,中央髓部圆形而大。饮片为不规则薄片,表面浅棕色或棕黄色,周边有纵纹,灰绿色或灰棕色,气微味苦。

    2.川木通 药材藤茎呈圆柱形,表面具细纵沟及棱脊,外皮层有纵沟撕裂,节膨大,断面有放射纹状及导管孔,髓部黄白色或黄绿色,有空隙。饮片为圆形薄片,表面淡黄或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布满小孔,髓部较小类白色,偶有空腔,周边棕黄色,有纵向凹沟及棱线。质坚硬,无臭,味淡。
, 百拇医药
    3.关木通 药材藤茎呈长圆柱形,直径1~6cm,表面灰黄色或浅棕黄色,有浅纵沟及斑状浅棕色栓皮残痕。体轻,质硬,断面黄白色或黄色,皮部狭窄,木部较宽,导管多数呈针孔状,或多层同心环状排列,与类白色射线相间如蛛网状,髓部小,狭条状。饮片为圆形薄片,木部宽广,有多层排列成环状小孔及放射状纹理,髓部不明显,皮部薄。体轻,质硬。气微,味苦。

    “白木通”误用为“关木通”

    “老祖宗的药方没问题,龙胆泻肝丸之所以导致肾脏损害,大多是将‘白木通’误用为‘关木通’引起,这一失误几年前就被发现并予以公布,但未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这是天津中医学院院长张伯礼教授和马红梅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的。

    由张伯礼和马红梅领导的课题组,早在1997年就对“关木通”肾脏毒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关木通”确有肾脏损害作用,他们已将这一情况向国家药典委员会做了书面汇报,在2002年药典关木通项下,增加了注意肾脏损伤的提示性内容。同时,他们还向国家药品监管局进行了汇报,建议用木通科木通(如白木通)代替关木通。这些研究成果获得了1999年天津市科技进步奖。
, 百拇医药
    (小标题)问题出在“关木通”和“白木通”的混淆和误用

    龙胆泻肝丸是一种古老的成药,具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的功效,用于治疗肝胆实火上炎证(中医用证、西医用症)和肝胆湿热下注证,现在临床上多用于肝胆疾患和某些妇科、皮肤科疾患而具有上述证候者。

    几百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其疗效确切,方症对应,效果显著,也很少有不良反应的记载和报告。但近几年来,确实不断有服用龙胆泄肝丸后出现了肾功能损害,甚至引致肾衰竭的个案报告。过去很少有不良反应,而今却出了问题,原因在哪儿呢?

    张伯礼告诉记者,木通是一味常用中药,具有清热利湿功用,在龙胆泄肝丸中起着重要作用。课题组曾进行了文献调研,历代所用木通为木通科木通,包括五叶木通、三叶木通及其变种白木通,并非马兜铃科关木通。但是在上一世纪30年代,东北出产的关木通首次进入关内,并逐渐占领了市场,到了80年代已被全国广泛应用,于是白木通退出市场,难以寻觅。所用木通科属不同,性质各异。
, 百拇医药
    关木通化学成分中含有马兜铃酸。马兜铃酸虽具有抗感染和增加吞噬细胞活性作用,但其对肾脏有较强的毒性,可以损害肾小管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而白木通却不含有马兜铃酸。因此,几百年来,龙胆泄肝丸使用木通科木通,就很少出现不良反应,由于误用关木通,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

    (小标题)“关木通”和“白木通”临床反应明显不同

    针对新华社“新华视点”日前播发的“龙胆泻肝丸事件”,马红梅说,我们应用“关木通”单味药和由其组成的复方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经过急性和亚急性毒理实验,均证实关木通确有肾脏损害作用,其损害部位,不仅有肾小管上皮细胞,还有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引起损害的毒性物质不仅有马兜铃酸,还有其在体内代谢的产物。同时,还证实,小剂量关木通的损伤是一个渐进过程,具有蓄积和累加效应。

    但在临床上使用关木通反应却不尽相同。药典剂量范围内,短时间使用,一般未见到明显肾脏损害。但小剂量长时间使用,有些患者就出现了肾脏损伤的表现,开始只是肾小管损伤的早期可逆性指标尿低分子量蛋白向正常高值浮动,若持续服药,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性的实质性损伤,国内外报告的多为这种服药方法所致。大剂量既使服用一次,也常会造成急性肾衰竭,这方面报告已有数十例。
, 百拇医药
    (小标题)还有一些中药含有损害肾脏的马兜铃酸

    张伯礼教授说,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除关木通以外,还有广防已、细辛、马兜铃、天仙藤、寻骨风等,含有这类药物的中成药还有冠心苏合丸、排石冲剂、耳聋丸等。

    对于中药行业来说,应当重视中药品种基源的问题。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科属混淆,一名多物的情况尚未得到彻底纠正。品种间代用问题尤宜慎重,需要有坚实的前期研究为基础,切不可主观臆想,简单从事。

    对于医生而言,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问题,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应掌握“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的中病即止的原则。目前对含马兜铃酸类中药应慎重使用,掌握好剂量和疗程,对儿童、孕妇、老年人及肾脏病患者,尽量不使用。

    对于患者,除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中药也是药,不能盲目当做补品滥用,既使对症一般也不宜长时间使用。

    对于企业,若生产含关木通品种,应尽快向国家药监局申请使用木通科木通,替换含马兜铃酸其它品种,并在说明书中注明提示性文字,同时还应进行不良反应监测和安全性评价。(新华社天津2月27日电)

    来源:新华社2003年2月27日

    脉象是脉搏跳动时表现出的阴阳气血盛衰形势,从中可以判断气血衰亡病情轻重。建议看看《难经》,用手指循按手太阴肺经寸口动脉,从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寸关尺经浮中沉测之。

    难经是古文,我看不懂!看来要去学学古文了, 百拇医药(jemmyy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