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41089
斑蝥毒性反应原因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3年8月26日 《中国医药报》2003.08.26
     斑蝥辛、热,有大毒,归肝、胃、肾经,具有破血消、攻毒蚀疮之功。临床常将斑蝥及其制剂用于治疗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m, http://www.100md.com

    、中晚期肝癌卵巢癌、泌尿系恶性肿瘤慢性咽炎神经性皮炎银屑病等疾病。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斑蝥毒性反应的发生原因。[m, http://www.100md.com

    斑蝥素毒理[m, http://www.100md.com

    斑蝥素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71毫克/千克。小鼠注射斑蝥素7.5~10毫克,连用10天,可致心肌纤维、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肺脾瘀血或小灶性出血。其对皮肤粘膜及胃肠道均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可刺激尿道,出现肾炎膀胱炎症状,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斑蝥素30毫克可使人死亡。[m, http://www.100md.com

    毒性反应的特点[m, http://www.100md.com

    斑蝥内服中毒的病例表现为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症状,外用则表现为皮肤红肿、充血、水疱、糜烂等皮肤损害和泌尿系统的毒性反应,部分病例兼见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症状,亦偶见生殖系统、造血系统的损害,如输精管堵塞、阴道出血或引起流产、血小板减少等。斑蝥中毒可以在用后立即发生,但一般多见于用药后1小时,最长为13天。中毒症状首先表现为消化道毒性反应或皮肤损害,然后是泌尿系统症状。[m, http://www.100md.com

    从斑蝥不同剂型毒性反应的差异中可以看出,研末吞服或酒送服比汤剂更易发生中毒。可能是同等剂量条件下,斑蝥的散剂所含的斑蝥素高于汤剂。口服中毒的发生时间较外用快。文献记录水煎剂和散剂中的最小中毒剂量分别为0.1克和0.02克,均为儿童病例,说明儿童对斑蝥毒性更加敏感。[m, http://www.100md.com

    中毒原因分析[m, http://www.100md.com

    ◆滥用和误用[m, http://www.100md.com

    笔者研究了有关斑蝥毒性反应的病例报道104篇(313例),绝大多数的中毒病例不是正规的医生处方用药。在有描述用药来源的116例中,自用、误用或使用“民间偏方”者111例,民间或乡村医生处方为5例。可见,民间习惯用药是斑蝥中毒的原因之一。研究中发现,中毒病例主要用斑蝥防治狂犬病,少部分用于治疗银屑病、不孕症堕胎等。所有药物均为原药材及粉末。目前大量文献中,未见用斑蝥治疗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中晚期肝癌、卵巢癌、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神经性皮炎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中毒的报道。[m, http://www.100md.com

    ◆超大剂量使用[m, http://www.100md.com

    斑蝥的规定用量为0.03~0.06克,而笔者研究的313例中毒者中,除1例符合规定用量外,其他病例均远远超过规定的用量。若按药品不良反应的概念(在按规定剂量正常应用药品过程中产生有害的非预期反应)衡量,绝大多数的中毒个案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的范畴,而是因为使用不合理、误用或超大剂量使用等引起的有害反应,即药害反应。[m, http://www.100md.com

    笔者调查时还发现,斑蝥使用的剂量单位也不规范,半数以上的病例没有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处方用药,而是以个数来计算用量。由于斑蝥种属和个体的差异,导致剂量不确定性,也是亟待纠正的问题。[m, http://www.100md.com

    因此,要减少斑蝥中毒不良事件的发生,关键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让有可能使用斑蝥的人都了解其毒性、用法用量,尤其是改变民间习惯用斑蝥防治狂犬病、堕胎等错误的做法。(梁进权;王宁生 )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昆虫类 > 斑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