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康复中心 > 养生专辑 > 长寿
编号:10762795
老人“愁秋”为哪般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3日 《当代健康报》 2003.10.23
     “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确实,有许多老年人似乎在秋天衰老得特别快,有些老人甚至祸不单行,旧病未愈,新疾又起;有的老年人则患上抑郁症、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与精神因素有关的疾病。老人何以如此愁秋?原因是多方面的:秋天或是秋雨潇潇、阴霾闷湿,或是秋寒逼人、风扫落叶……有些老年人便会触景生情,不免发生哀叹人生迟暮的悲伤心理。

    现代医学认为,愁秋、悲秋或苦秋,在一定程度上与老人生物节律紊乱密切相关。人的机体在经历了酷暑的煎熬进入秋凉之后,正处于生理性休整阶段,一般人都有疲倦困顿、昏昏欲睡的“秋乏”现象,需要通过增加睡眠来积极调整和协调身心,休养生息。而老年人却因生物节律紊乱无法更多地睡眠,以致产生精神萎靡不振、疲惫不堪、抑郁寡欢等症候。

    特别是进入深秋时节,寒暖气流交替往来,气温骤升骤降、变幻莫测。为适应外界温差的变化,人们可通过“行为调节温度”(如增减衣服等)手段来调节。除此之外,一般人还可通过大脑的下丘脑发出指令,主动调节全身的血流、体液,以保持机体的恒温状态。相对而言,老人因神经系统功能的衰退,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灵敏度不高,往往来不及采取“行为调节温度”手段,加之老年人血管老化所致的血流改变、体液总量减少,使机体体温受外界干扰的程度较常人要严重得多,从而影响到老年人身心的协调,使其难以保持稳定的精神状态。

    此外,传统医学认为,秋属金,其气燥;燥为阳邪,易耗津液;津液损耗则肺气虚;肺气虚则疲倦气短、头昏乏力、食欲不振。老年人更易受秋燥的影响,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耐受性下降,心境不宁,生出悲愁情绪。久而久之,将导致老人脏腑气血失调,阴阳失去平衡,进而危及到机体的健康。

    然而,对老年人来说,“多事之秋”并非不可抗拒。老年人在秋季也要保持心态平衡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切不可为秋的苍凉、萧杀之气所惑,自寻烦恼,这一点特别需要家人的关怀、排解;保持规律的起居、饮食;适量进行一些耐寒锻炼,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参与一些有益于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安全地度过“多事之秋”。 (李善美),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