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64561
直面死亡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0月23日 《当代健康报》 2003.10.23
     佛语有云:“生死事大。”

    一位终身远离家庭,孤生在外,饱经人生沧桑的老者对我说:“除死无大事”。贝多芬也曾言:“不知道死的人真是可怜虫!”

    是的,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然而,对于人生,省察来,省察去,最无可奈何,最无法摆脱,最令人难以释怀的,是这样一个亘古不变的事实:人,只能活一次,最终必将走向死亡,化为尘埃。这是人自出生之日起便已经决定的了。

    千万年来,多少名人哲士为此伤悲,为此踌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生者为逆旅,死者为归客。” 这些慷慨之词,无不是哀叹人生渺茫,生命短暂,感慨浮生如梦,人生几何。

    人生如灯火,留下来的,究竟还有些什么了?大多数人无可奈何,也只能听天由命。古人,如曹公孟德,功成名就,可垂危之际,还是敦嘱:分香卖履,望西陵原上,总之,还是舍不得。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竹林七贤中的一位——刘伶,持螯把酒,坐牛车而云游,车上置一铲,树一白帜,上书:“死便埋我。”
, http://www.100md.com
    这些,都非真正的旷达。因为,庄子曾云,死而登庙堂之上,不如扼牛尾于途中。这显然仍是对死看不开。竹林七贤的那位,也显多事。死便死矣,何必埋我,反倒显得有些矫情,唯有哲学家苏格拉底,方是真正旷达。当他临刑时,朋友问他,处死后,如何安置他的遗体,他说:“随你的便。”

    死,剥夺我们的一切。对此,悲观者尽管悲观,也于事无补;执着者再执着,当死神把他带入坟墓的一瞬,也收回了他终生的所聚。功名、事业、金钱,等等。南华经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也。”知,在我看来,不仅可指具体的知识,未尝不可指代世上的一切。金钱,权势,事业,名声等等。萧伯纳曾说:“人生太短,做什么事情都来不及。”若能以出世的心态,入世的心情去做事,大概是可以了无遗憾了吧。

    死者撒手尘寰,一切的欲望都伴随着生命力的衰竭而枯萎,一切都不存在,都结束了。但对活着的人来说呢?每个人都会在那种哀痛的感觉中,把目光投向自身,去察看时间在身上所刻画的年轮;去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都会从最初的记忆追溯到现在,都会对人生的态度和现存的一切有了深刻而慎重的思考。
, 百拇医药
    实际上,每一位豁达之士无不关注死,考虑死,由此而引出人生的真谛和生活的本质。蒙田,这位始终关注死、思考死的哲学家说:“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的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

    人,真正没有想到自己会死的,是童年。因而,童年的生活无忧无虑,仿佛能久存人世。而一旦揭示死亡的真相后,童年也便随之消亡了。而此时,若能爱恋生,同时也不惧死,那才是最明智的!

    哲学家说,他们在不断地学习死亡。我颇赞同。或许,这是对死亡一个很好的态度。或许从常人的角度,我们都对死亡有着深深的恐惧。我们必须要学习,因为那是我们自坐上人生的单程列车后,就不得不接受的终点。如果这是一个必然,如果恐惧并不改变结果,那么就让我们更坦然一些吧。当生命不断地充实,当生活无以为憾,当理想不再成为干瘪的誓言,或许死亡便不再可怕,死亡只是让我们走向另外一个更美丽的世界……

    面对死亡,苏格拉底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我们或许无法像他那么明哲,但能明了,有生就有死,人生,不过是侥幸落到我们手上的一件暂时的礼物,迟早要交还。因而尽量不要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样,才能生活得更好。 文/杭大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