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 2003年第11期
编号:10692015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1月15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年第11期
周婷,林平,潘慧,梅林,项目负责人,:,摘要,0,引言,1免疫因素,1.1自身免疫,1.2,细胞因子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1.3T,细胞凋亡与溃疡性结肠炎,1.4,免疫复合物的作用,2遗传因素,3环境因素,4其他物质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4.1氧自由基的作用
     周婷,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七年制2000级学生 北京市 100083

    林平,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湖北省恩施市 445000

    潘慧,梅林,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 北京市 100083

    北京大学985项目基金-基础医学院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工程(2001.5-2003.4)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170419

    项目负责人:梅林,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消化内分泌实验室. linmei@bjmu.edu.cn

    电话:010-82801477 传真:010-82801746

    收稿日期:2003-05-14 接受日期:2003-06-04

    摘要近年来,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的发病率无论在国外或国内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其病程特点是慢性、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给临床根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诸多发病因素中,免疫因素特别是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自由基损伤等因素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周婷,林平, 潘慧,梅林.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3;11(11):1782-1786

    0 引言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1]; 病程迁延不愈,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亦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2].他的发病率在欧美国家约为5-12/10万[3,4], 在我国近10a来病例超过2万.流行病学资料提示,UC的发病率不论在国内和国外都有逐年增高的趋势[5,6]. 但临床上至今没有特异性根治措施,问题的关键是对其确切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从已有的报道看,参与UC发病机制的因素有免疫、遗传、环境、自由基损伤等,其中特别是某些细胞因子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1 免疫因素近年来人们更多地注意到UC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关系密切.其证据是: UC患者常伴有免疫功能异常的肠外并发症,如多发性动脉炎、干燥综合征、甲状腺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7]、结节性红斑[8]、关节炎[9]、眼色素层炎、虹膜炎[10]、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这些肠外表现与UC的病变范围、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随着UC的缓解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2837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