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9585
重视微循环研究 为临床应用服务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日 《中国医药报》2003.12.02
     在当今学科划分越来越精细的情况下,微循环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国微循环的研究到如今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我们都一直紧跟国际先进步伐。在不久前举办的“第五届国矢哐辜跋喙丶膊⊙跹?br>讨会”上,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微循环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国内外优秀的微循环研究方面的专家,就我国的微循环基础理论、研究方法、临床应用等内容作了详细报告。

    微循环增加新概念——组织通道

    ■本报实习记者 刘云涛

    很久已来,人们对“微循环”的认识,多限于血管末梢的循环,对“组织通道”一词却很陌生。其实组织通道既是最早的,最广泛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通道,又是组织细胞的微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是人们对它的命名、结构、形态、功能等没有更深入的研究,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而已。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我国著名病理生理学家田牛教授,对组织通道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认识。在这次会议上,他对此做了详尽的阐述。

    ◆如何认识组织通道

    田教授说,对于组织通道,古人就有一些模糊的认识。《道德经》中记载:“天地之间,其犹橐硁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灵枢》中有:“营在脉中,卫在脉外。”《素问》描述:“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但是很多年以来,人们认为细胞外间隙、组织间隙就是组织通道;或者认为,组织通道只是一种机械性组织结构或管道,只参与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这些观念都是不全面的。要全面地认识组织通道,需要从动物进化,胚胎发生,胎儿和母体间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细胞组织的微环境等四个方面理解。这样可以形成比较科学的定义:直接包绕细胞、组织,形成细胞、组织的微环境,又直接参与细胞、组织的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组织液流动途径,称为组织通道。

    ◆组织通道的结构形态

    田教授说,组织通道有两种结构形式:无腔、无壁的,类似于疏松结缔组织的形式和有腔、有壁的结构形式。

    无腔、无壁的组织通道虽然没有管壁,没有固定的形态,但是确实有客观存在的结构。它属于间质组织,充溢在上皮组织和血管、神经、淋巴管之间。其形态可以分为6种类型:弥散分布、血管周围间隙、连通淋巴管开口、神经周围间隙、边界明确,结构清楚的组织通道以及特殊结构。

    从动物进化和胚胎发生看,有壁有腔的组织通道——体腔出现得很早,如胚外体腔、初生体腔、次生体腔、围心腔等都是早期的组织通道。在没有血管、淋巴管的时期,体腔中流动的体腔液、水淋巴、血淋巴完成物质、能量、信息传递的任务。

    ◆组织通道的主要功能

    田教授把组织通道的功能总结如下: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51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