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患关系 > 医患之间
编号:10766429
医生,你本是高尚灵魂的居所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11日 《当代健康报》 2003.12.11
     我在少年时,曾受过这样一项虽然保守但却野心勃勃的教导:“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而数十年过后,我很惊讶于我的两者都不是。作为一种挟带了过多浪漫成分的理想,把“良相”与“良医”并列,可见古人视点的特立独行。我之所以接受这一教导最初可能起因于我的体弱多病,施教者的真实意图也仅是寄望我将来“从医”,并非有什么“项羽望秦”的大志。一直到现在,我与药品依然关系亲洽,只不过医院已很少去了,而常跑的是药店。医院给我的感受是“十字坡”的黑店,他们从患者空瘪的口袋里掏钱就像孙二娘夫妇拿人肉做包子一般的麻利和熟练。

    医风医德问题在近十年中突然严峻到必须由中央政府出面纠正的地步,这并非由于杏林世家在一夜之间的集体堕落所致。有句古话说:贫无义士持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救死扶伤乃至悬壶济世一向就被认为是个人良好美德的外在体现之一;所以医生这一职业,在世人眼中乃至文艺作品中的形象,素未受到过任何不怀好意的诽谤和侮辱,连带不懂多少医术的女护士们也荣获了“白衣天使”的雅颂。当“医生”成为一种获利颇丰且又不受监督的高尚职业之后,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医生尚没有如此大规模地背叛病人对他们的敬仰和信任;《红楼梦》里有一位胡诌“妒妇方”的医生,所开的处方乃是冰糖雪梨一类的润肺食品,且带有更多调笑的成分,完全谈不上谋财害命。2002年第六期的《读书》杂志刊登了一段民国逸事,谈到七十余年前的中、西医之争,那乃是西风东渐的大背景下中国医界的一次自我蜕壳的努力,远没有如今瘟疫般蔓延不止的“红包”“回扣”那么触目惊心。三年前,郑州某医院将一仅患普通病症的9岁男孩“秘密处死”(从结果上看,我们只能这么理解),却在孩子已死之后继续向账单上加列一连串的诊疗支出,使账单的长度突飞猛进到27米。像这种行为,已经与穷凶极恶的海盗不分轩轾了,人们怎样还能以“恩主”视之?上世纪60年代有一篇著名的通讯,叫做《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三十岁以上的国人当是耳熟能详。撇开它的背景与事件起因不论,仅就其视“人命关天”而全力抢救的巨大热情论,难道不感人至深吗?再往前推,毛泽东笔下的白求恩,穿梭奔走在西北高坡与华北平原上的柯棣华,他们每一位的身上,差不多时刻都放射出一圈圣徒般洁净的光芒,对照如今那几个猥琐平庸,甚至肮脏无耻的“医匪”们,真有天壤人畜之别!

    医风医德在区区不过数十年间便发生了如此令人目瞪口呆的变化,让我们以平常之心与医生面对面地坐下来谈谈:你工作辛苦吗?你有什么欲望和烦恼?你在生活中获得爱了吗?你与他们本不是一路人,干吗跟着海盗瞎跑?除此以外,我愿把杭州的一位医生曾有的自我告白送给所有的医生:“我们做医生的,技术的提高全部要归功于病人。有了病人,我们的临床水平才会提高。再退一步讲,有了病人,我们才有了工作。”因此,医生们,请你们每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都要对病人心怀感激”。 (吴 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