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0105
您别轻易“对号入座” 持续焦虑1个月以上不正常
http://www.100md.com 2003年12月25日 《健康时报》 2003.12.25
     本报记者 李海清

    精神科的专家指出,看到相关的文章之后,绝大多数人对着找病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特别是文章中涉及的当事人与读者的年龄相仿、生活方式和职业相近的时候。像今年SARS期间,许多人一看到媒体上的报道,就心惊肉跳,有如惊弓之鸟,如果人们看过这类报道以后没有任何反应,反而不正常了。但是,这种惊恐不应该持续超过1个月。像SARS以后,仍然有人身陷其中不能自拔,无论谁提醒他都不管用,应激反应还在持续,如躲在屋里不出门、不敢乘坐公共汽车、只有把手浸泡在消毒水中才踏实等,此时应该及时看精神科。

    说到“找病”这件事,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副教授曲铁兵例举了“医学大四综合征”的例子。他说,医学院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病人的时候,总会将患者诉说的症状安在自己身上。在这种心理暗示下,有时候身体还真的能出现类似的症状,有的人扛不住了,就做相关体检,结果是虚惊一场。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现在掌握的健康知识的广度和医学院大四学生不相上下,但是由于缺乏深度,往往会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的患者拿着X光片来就诊,见到医生的第一句话就是“我得的是颈椎病”。医生问他怎么得出的结论,他说自己对着相关健康文章总结出来的。其实,颈椎病是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出现的相应症状与体征,必须同时具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和由此而产生的相关症状2个条件,才能确认。曲教授建议,人们在阅读健康类文章以后不要随便“对号入座”,更不能私自服药。无论是否真的得了自己“想”出来的疾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才是最科学有效的。, 百拇医药(许多人在看完医学科普类文章之后,习惯对着文章在自己身上“找病”,由此而惴惴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