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8438
突破传统误区加强抗生素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月15日 《中国医药报》2004.01.15
     ◆关于抗生素联合应用,传统观念存在误区q/#s*, 百拇医药

    一些抗生素的联用,比如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曾是(现在仍然是)我国用药的一大禁区,除非国外已在普遍使用,否则,鲜有允许临床使用者。其主要原因来自于教科书中一些关于抗生素的联合用药理论。现在看来,这一理论尚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q/#s*, 百拇医药

    首先,在临床上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联合用药对于重症感染、混合感染是非常有效的。其中就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用者。如某些有经验的医生利用红霉素与头孢他啶治疗难治性感染,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疗效。其主要原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对杀灭细菌很有帮助,这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其它类抗生素合用会增加疗效的原因之一。而简单的体外试验显然不能体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这一特性。再如磷霉素与其它一些抗生素也会产生协同作用,原因是磷霉素除自身抗菌作用外,还可导致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有利于其它药物快速进入细菌内发挥作用。这些特点都是传统的抗生素联合用药原则所不能解释的。q/#s*, 百拇医药

    第二,随着微生物耐药株的增加,临床上越来越需要联合用药。相对于使用一类抗生素,使用两类或以上种类的抗生素,细菌产生耐药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尤其是两类作用机制不同的抗生素,这也为联合用药打下了基础。例如,肺结核病治疗现在一般需两种、三种甚至四种抗菌药联合使用方能有效,原因就在于此。通过联合用药多管齐下,不仅可以治疗难治性感染,还可降低某些抗生素的用量,减少其相应的副作用。另外,过去有一种看法,认为细菌接触两种药物易导致对这两种药物的耐药。实际上,没有完全将细菌杀死才容易导致细菌耐药,如果联合用药后药物剂量足够,其导致细菌耐药的机会不会多于单独用药。q/#s*, 百拇医药

    第三,联合用药可以减少不确定感染者病情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临床上许多感染要通过经验疗法进行治疗,只有重症患者或疗效不佳者通过细菌培养或其它方法确定病原微生物,然后选择敏感药物,这往往会贻误治疗时机。某些疾病在没有明确病原微生物前采用联合用药控制病情将为治疗赢得机会。q/#s*, 百拇医药

    ◆加强抗生素联合应用研究,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q/#s*, 百拇医药

    我国在抗生素使用上曾走过一些弯路。例如,我们曾认为β内酰胺类头孢类抗生素口服制剂作为快速杀菌剂不能制成缓释剂型,原因是缓释制剂不符合快速杀菌的要求,同时体内血药峰浓度的降低会降低杀菌效果,直到国外相继推出头孢氨苄缓释片、头孢克洛缓释片之后,这一论点才不再提起。事实上,头孢羟氨苄与头孢氨苄的体外抗菌效果相当,而前者疗效要好于后者,其原因之一就是前者的半衰期长,可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因而疗效较好。现在作为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红霉素、克拉霉素也陆续开发了缓释制剂,因此,过去一些认为“不可行”的观点,应通过实践重新认识。q/#s*, 百拇医药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国内外已陆续出现多种抗生素复方制剂,除常用的β内酰胺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外,还有大环内酯类琥乙红霉素与磺胺类复方、氟喹诺酮与硝基咪唑类等,甚至还有两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复方制剂的产品。这些产品虽然还不占主导地位,但这类药物由于经过严格的临床前药理、毒理试验,应用起来更加安全。q/#s*, 百拇医药

    由于我国对抗生素联合用药一直持否定态度,导致一些有临床推广价值的药品得不到推广应用。例如头孢氨苄与甲氧苄啶复方制剂临床应用多年,临床证明安全可靠,就因为不太符合传统的抗生素联合用药理论而在地方标准升为国家标准中差点被淘汰。同样,四环素类药物与甲氧苄啶也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但目前已被从市场上撤掉了。q/#s*, 百拇医药

    当然,联合用药也会带来一些不足及风险,如有可能抑制某些有益菌群导致菌群失调;加速产生细菌耐药等。这些应在临床应用中注意。目前看来,随着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陆续上市,联合用药的可能会越来越多。另外,有些过去常用的抗生素,由于临床应用时间长,耐药率已经很高,若通过不同作用机制的联合使用就可以延缓其临床使用寿命,避免人类开发新抗生素而细菌不断产生耐药性,人类再开发新抗生素的怪圈。因此,我们应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一些观点,加强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通过临床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水平。q/#s*, 百拇医药

    ■王鹏(王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