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常识 > 中华医药
编号:10764876
寻找有效的方法——依靠经典(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5日 《当代健康报》 2004.02.05
     在临床心理咨询工作中,经常听到那些代孩子咨询的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从十三四岁开始,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听话,有的孩子拼命与家长对抗,家长让他往东,他偏往西,逆反心理特别严重;有的孩子则我行我素,家长的话被当成耳旁风,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不和你吵,也不和你闹,你说的一切均与我无关;有的孩子整天闷闷不乐,低头不语,好像有了很多心事,你问他,他会说:"你不懂,我们有代沟。"还有的孩子放学后不回家,或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对家长的关心,特别是家长对他学习的关心极为反感,经常与父母顶撞,或莫名其妙地心烦、发脾气,变得极为敏感,家庭气氛被孩子搞得一团糟,孩子与家长均生活在紧张焦虑之中。

    为了揭开这些谜,有的家长开始调查孩子的同学好友,检查房间,偷看日记,但查来查去,却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孩子的房间除了卡通漫画,就是影、视、歌星的磁带、VCD光盘、电脑光盘等等;而日记呢,整篇是心烦意乱、生活痛苦之类的话,家长如坠云雾之中,"这孩子怎么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呢?""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烦恼呢?"这一切,让家长们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
, http://www.100md.com
    其实这些问题只有一个答案,你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提高,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症状,如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有人把青春期比为疾风暴雨的时期,可见这个时期的孩子心理冲突有多么激烈,当焦急的父母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想与孩子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的时候,请你先问问自己,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吗?你能走进你孩子的心里吗?

    举个例子,像中国古代的四大文学名著,"三国"、"西游"、"水浒"、"红楼",前三部我都读过不只一次,可是"红楼"呢?我很想读它,也看过不少名人的赞许,特别毛泽东就非常推崇这部名著。可是我每次读它,读到几回,最多十几回就读不下去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所以,至今我连这部名著也没能通读一遍,只知道个"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设想如果红学的东西问到我,那会是什么结果呢?我前面曾经跟大家介绍过我们学院的已故名老中医林沛湘教授,在林老那里,现代的内、外、妇、儿这些书可以不读,但是《内经》却不可以不读。林老不读内、外、妇、儿,他就凭一部《内经》。可是内、外、妇、儿的病,他都治得很漂亮。如果问卷问到林老那里,大家可以想一想他会是怎么回答。
, 百拇医药
    所以,像经典这样一些见仁见智的学问,我们在征询它的意义时,一定要注意对象,不是你认为经典没什么就没什么,你认为经典没什么,恰恰证明了你在经典中没有得到什么。人家下海发了财,成了百万富翁,偏偏你下海不但没赚到钱,反而亏本,那你当然说下海不好。经典的意义实际上也是这么回事。

    4.学习经典的意义

    (1)不是守旧

    上面我们从文化层面的角度来谈经典,目的就是想说明,经典的年代虽然久远,但,它不一定就过时了,就落后了。所以,大家不要轻易地否定它,遗弃它。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现在强调二千年前的经典,大家还是会担心,这是否在守旧?因此,对于新、旧这样一个概念,大家还是应该从多层面去看待。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序言中谈道:"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张仲景在这段文字所显示的资料,提醒我们注意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正值经典产生,或愈是接近经典的年代,名医、大师愈多?而为什么一旦远离这个时代,名医、大师就"未之闻也"?这个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所以,我们现在强调经典的重要,并不是为了其他什么,而是明知我们在时间上离经典愈来愈远了,但是,能否通过有效的学习,使我们在实质上接近它呢?接近它,其实就接近了这些大师,我们通过学习经典,最后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了雷公、少俞、少师,这有什么不好呢?我想这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最根本的意义。
, 百拇医药
    张仲景在序言的下一段文字中接着谈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仲景在1700年前已经清楚地说明了什么是守旧,什么是创新。当时的医生中,各人只抱守家传的一点经验,这就叫守旧;而反过来呢?能够"思求经旨,演其所知",这就是创新。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学习《内经》、《伤寒》这些著作,完全是为了"演其所知"。演是什么意思呢?演就是推演、扩大、发展、延续的意思。能够把我们那点局限的知识发展、拓宽开来,能够发扬光大它,这个东西就是经旨。现在我们老说中医要创新才有出路,但,你凭什么去创新呢?所以,搞经典完全不是守旧,而是为了创新。这一点你学进去了,你就会有体会,这个过程究竟是不是创新,你会有感觉,临床实践上也会有印证,光是口说还不行。 (十六)

    (刘力红编写的《思考中医》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