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1131
医院无奈 百姓心忧 老药为什么“老断档”?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9日 《健康时报》 2004.02.19
     目前,国内药价虚高不下,百姓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然而一些常用的、有效而便宜的药品的短缺,令医院无奈,令百姓心忧。

    记者就这一问题,日前电话采访了天津市黄河医院院长黄松茂、北京儿童医院肿瘤科祝秀丹大夫、河北以岭药业集团药业宣传科主任黄福东。

    黄松茂:我们医院药剂科比较缺的药有青霉素、雷尼替丁、乳酸钠。青霉素4角9分钱一支,雷尼替丁6角5分钱一支,乳酸钠也是几毛钱一支。这些老药都是医保范围的用药,在我们医院经常短缺。那些很贵的新药(合资或外资药厂产品),老百姓自费还真承受不了。像一些老药品,医疗单位多年临床使用效果还特别好,比如青霉素,它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感染非常有效,赶上流感季节要用的时候,还老断档。现在国家实行药品招标采购是对的,目的是把虚高的药价压下来,像对有些新药,应该压得狠一点,但对一些本来成本不低、价格却不高的老药,你再压它,生产它就要赔了,那样厂家就不生产了。这些老药的生产企业多是大型国有企业,国家也应该扶持一下,让它们多生产一些老百姓用得起、便宜、有效的老药,减轻患者的医疗负担。

    祝秀丹:目前有一种叫“破伤风类毒素”的药品稀缺,这种药是儿童医院常用的,主要是为了用于增强儿童免疫力,但因为其价格便宜,厂家都不愿意生产。

    黄福东: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那些老药,价格十几年不变,现在利润很低,甚至没有利润了,谁肯生产呢?其实并不是治疗类似疾病的药没有了,只是产品都换代了,工艺改进了,剂型、质量都提高了。像氯霉素眼药水和某个知名品牌的眼药水的成分基本上一样,但前者几角钱一支,后者十几块钱一支,只是包装上改进了一点,外观上不一样了,疗效却是一样的。我们的观念应该跟上经济形势的发展,不能老强调说老药没了是因为药厂不生产了,而是药厂生产质量更高的、工艺更先进的产品了,人家自然要卖得贵点儿。企业要在有利润保证的同时为人民健康做贡献。这些年经济一直在发展,生产成本———水电、人工、材料、加工、运输———逐年在增加,这些老药价格上不去,维持在十几年前的水平,那企业还不生产多少赔多少啊,承受得了吗?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医院、药企都认识到老药在生产和面对市场时所面临的困境。解决的方法,医院认为国家应当扶持,企业认为老药应当彻底改头换面。但是,患者所需要的,不仅是老药的疗效,更看中它低廉的价格。不久前,由广州一家药店掀起的“一元感冒药”旋风,既说明了公众对老药是何等渴求,也说明了薄利多销可以使企业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获得丰厚的回报。,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胡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