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1577
看病难咋解决?——政协委员谈重新构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附图片3张)
http://www.100md.com 2004年3月18日 《健康时报》 2004.03.18
看病难咋解决?——政协委员谈重新构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附图片3张)
看病难咋解决?——政协委员谈重新构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附图片3张)
看病难咋解决?——政协委员谈重新构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附图片3张)

     编者按:3月4日本报头版《政协委员给就医难开处方》刊登后,不但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在政协委员中也引起共鸣。许多读者来信来电指出,专家提出的应该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实行转诊制度的意见,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围绕这一话题,本报记者再次采访了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副部长孙隆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姚乃礼和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保健局局长张忠辉。专家提出要重新构建城市医疗服务体系,把现有一级、二级、三级医院的服务结构改造成为两层:上层为综合医院,下层为社区卫生站或中心的两层服务结构。一般病去社区医院,社区医院看不了的再去综合医院。

    社区医疗要“够格儿”

    ———建立两层结构,实现双向转诊

    患者有了病都往大医院挤,给大医院带来沉重压力,所以一般的疾病不一定非要去大医院就诊不可。当然,要让百姓走进社区卫生站,有一个重要的条件———
, http://www.100md.com
    要想让百姓走进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一个前提条件是其医疗水平必须做到首诊不误。

    孙隆椿委员说,老百姓得了一般的疾病,应该首先去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而不是先去大医院,但这样的医疗机构得“够格儿”,不是有个名称就可以了。社区医疗服务站要有相当的条件,要具备6项功能:预防、保健、医疗、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并在医疗上要有一定的水平,不仅对一般的疾病要有正确的判断和诊疗,特别对一些大病、重病及疑难病也有正确判断,并有及时上送的能力,就是说不要误诊。

    还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要对周边1万到2万的居住人群建立健康状况、疾病状况档案,这种档案便于上门服务,用这个方法把一般的疾病控制在社区医疗的范围内,患者就可以不用跑大医院了,避免了费钱又费时,而且大医院的医生看普通病甚至是小病也是资源的浪费。把首诊患者、慢性病病人和普通疾病患者先集中在社区,如果社区看不好,再转诊,往上转到相关的大医院,这样就形成了合理分工。社区医疗方便群众的功能也可以得到发挥,比如解决病人查体、打针、服药的小问题,既节省了病人开支,又减少了群众负担。
, 百拇医药
    现在的大医院为了达到自身的发展,不惜扩大门诊,扩大住院部,这是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不合理的现象。城市大医院拥有最大量的医疗资源,所以要以教学和培养科教人才为主。大医院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学、科研与疑难重症的治疗上,不应该看一般的门诊。慢性病或手术后的病人,没有必要老在大医院里长期待着,身体的恢复期、调整期应该回到社区,即转到医疗服务站来,形成双向转诊,让在大医院住院恢复期的病人把床位空出来,让给等待住院的病人。

    孙委员说,这样就达到了两层结构双向转诊,这就是构建新的城市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病人满意才达标

    ———为社区医疗出主意

    作为首诊机构,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起来以后,怎样才能做好、做大、做出规模?孙委员认为———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地位在市场和患者心目中真正确立,需要下面三个条件:
, 百拇医药
    1.赢得所在社区群众的信任,就要做到标准服务建立好、基础服务要达标,要符合医疗服务质量要求:医疗设备达到什么程度?医疗技术、服务达到什么水平?按照社区服务的特点和要求,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经审核方可运营,医生经考核方可上岗,这样再经过一段时间运行,病人满意了,才是真正达标了。

    2.职能监督部门还需要对其进行不断检查,不断用有效的规范进行约束,比如病人选医生,病人选定医生后,在社区固定医患服务对象,医生还可以上门服务,并得到病人满意后,由病人自愿签约,如果病人认为医生不好,不满意,就不签,医生就有压力了,就会担心被淘汰,这样就可以相应解决医患之间的一些问题,起码服务质量差的问题就解决了。

    3.政府要规划,对已建好的社区医疗机构要检查和整顿,要定期审核,不达标的要限期改正,改正不了的要撤掉,院长、医生不行的,就要换人。一句话,就是要采取组织措施,使其得不到病人满意就不能生存,迫使社区医疗靠服务质量、靠医疗水平吸引患者。
, 百拇医药
    双向转诊怎么“转”?

    ———应建立合理连通渠道

    双向转诊最关键的是要靠规范化的管理,同时要做到区域卫生资源的合理规划。

    双向转诊若想“转”好,基本条件取决于社区能否把医疗服务的基础打好,把病人吸引到社区、集留在社区,解决群众普通病和慢性病的治疗问题,同时能够及时向上转诊,有合理的连通渠道,保证病人转出去时有对口的上转医院可以接收,如果这个渠道建立不好,病人该转就转不出去。

    要保证上转和收治,靠什么?孙委员指出,必须要靠规范化的管理来确立:“一个医院对哪几个社区医疗服务站?比如明确对5个,那么这5个医疗服务站的病人就不可以不收———当然,这要视对口医院的规模而定。比如肿瘤医院,凡是对口的社区医疗服务站的肿瘤病人都转来治疗,治疗后需要康复和休养时,再转回社区,按这个方式,医院和社区医疗服务站之间,医与患之间达成共识,密切配合,才会有机运转。另外在医保上做相应的规定,比如由社区医疗服务站医生签发转诊住院,医保部门才给予报销等。”
, 百拇医药
    孙委员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改变目前的三级医院一样看普通门诊,大小医院‘一般粗’的状况是不容易的。目前我们国家城市医疗机构多,而不是少,规模发展得都很大,所以以后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很可能就没有生存空间了。那么如果将二级医院和一级医院按照规定要求,改造成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可以达到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那么,双向转诊应该怎样具体实施呢?孙委员说:“这就涉及到区域卫生规划的概念了。”合理地利用资源,按照社区人口密度,根据当地发病率,并根据当地的医疗资源条件来定,要保证社区医疗服务站有相当数量的病人转给对口医院,假如一个地区每年有1000个(折算为全年的)住院病人,所在区域的对口医院建有500张病床,那么两个这样的医院就可以很好地为1000个病人服务了。”现在却不是这样,是谁有钱谁建社区医疗服务站,竞争加剧,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所以建立新的医疗服务体系,就是保证最大限度地有计划地利用资源,发挥资源效益,降低医疗成本。孙委员强调说,看病难是很多因素造成的,如果病人只对一个医生和医院,就用不着重复检查,自然而然地形成这样有效的运转了。
, 百拇医药
    把选择权交给病人

    ———医院还是欢迎双向转诊

    双向转诊是大医院非常盼望的一件事,它会缓解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医患纠纷也会减少,医院的经济效益也不会受到影响。那么,双向转诊之后病人还有没有选择医院的权利?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姚乃礼告诉记者,双向转诊使医患双方都能得到满意,既缓解医院压力,也会充分满足病人选择医院的权利:“双向转诊改变了一贯的看病一窝蜂局面,规范就医渠道,并不等于说把老百姓自由选择的权利剥夺了,病人一样可以在医保规定的范围内,用转诊的方式,选择自己满意的医院和医生,如果个人不考虑医保的限制,则选择的权利就更不会受限。”谈到双向转诊中医院和社区的关系,他说,医院与社区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和运行机制,同病人之间保持方便快捷的联系方式,以便于病人的就诊和康复,在医院和社区都留存有病人的诊疗记录,社区医生可随时把病情反馈给医院。医院的责任医生可以根据病情作出初步判断。必要时也可以到社区巡诊。这样做肯定对病人是有益的。当然,如果病人有其他要求,或要求到其他诊疗机构,只要是符合医保规定,我想病人应该有这个选择权。
, http://www.100md.com
    做过十几年医院院长的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保健局局长张忠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手上拿着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者打开其中一页,看到细密字体列出的一项项有关“双向转诊”的具体实施条目,这是张委员作为医院管理的内行人,上报提案的内容之一。谈到病人为了最终选到一位好医生到处选医院时,张委员说:“当然,病人多向选择医院不能被认为都是乱跑。”他说,“比如,需要手术的病人愿意选择手术水平实力强的医院———但这还需要一定的条件,比如在就诊时,甲医院医生向需要手术的病人介绍乙医院技术水平更高,而病人还需要在乙医院选到如愿的医生。”

    孙隆椿: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原副部长。

    姚乃礼: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党委书记。

    张忠辉: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保健局局长。, 百拇医药(本报记者 叶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