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7046
崇古尊经思想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
http://www.100md.com 2004年4月24日 《中国医药报》2004.04.24
     作为一门学科,如果其理论得不到发展,就会影响它的生存,中医学也是这样。最近,原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所所长孟庆云撰文指出(编者注:见本报4月3日7版),中医基础理论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一是《伤寒杂病论》的诞生;二是金元时期温病学派的兴起;三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实验研究。但是笔者认为,中医理论的发展,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基本概念歧义性大,概念界定不清,长期互相混淆使用。仔细想来,这与崇古尊经思想有一定关系。f$sh, 百拇医药

    如《黄帝内经》本不是黄帝的著作,却冠于黄帝之名,实与汉代崇古风尚有关。当时很多医家为了标榜正统,将书籍冠于黄帝之名,这样利于流传。汉代经刘向、李柱国校正过的医经,《黄帝内经》等就有七家。晋代皇甫谧仅据《素问》和《九卷》共十八卷与《黄帝内经》卷数相同,就认为此两书即《黄帝内经》。此后人们推崇备至,成为中国传统医学的最早经典著作。虽然历代都有质疑,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很多学者都提出,《素问》和《灵枢》不是原来的《黄f$sh, 百拇医药

    帝内经》,而是自战国至秦汉历代医经的总汇集,是后来搜集遗篇及扩充内容重新编撰而成的两部独立著作,而且也有不少人直称《素问》和《灵枢》,不称其为《黄帝内经》。但维护《黄帝内经》之名,仍是主流。许多大型书籍,仍以《素问》和《灵枢》为《黄帝内经》,也与崇古思想多少有些关系。f$sh, 百拇医药

    此外,在基本概念的引用中,也存在这种崇古现象。如“心包络”与“心包”长期混用,视“心包”为“心包络”之别名或简称。2001年第2期《中国针灸》张建斌等的《“心包经”质疑》,一文中指出,“心包络”与“心包”是绝然不同的概念。从解剖实际看,“心包络”可能是心脏表面的血管,而“心包”是心脏外面的包膜;从病理的角度看,心血管疾病是心脏最主要病变,而心包发生病变就相对少得多。因此,手厥阴经在体内联系的是“心包络”而不是“心包”。但是,为什么人们长期混用而不加以怀疑呢?原来《灵枢·经脉》中有“心包”两字。笔者考证,认为两脉交接的部位只能是心包络,“心包”两字实际是传抄过程中,或在竹简上脱落“络”字而致。如此理解,则疑虑全消,撤消“心包”概念,也就有了依据。又如“经络”与“经脉”也是长期混用。经络指整体结构也指十二经脉,但在经络的研究中,很多人将十二经称为经络,检测十二经的研究,称为经络实质研究。他们以经脉代替整个经络系统的研究,并以其结果来解释整个经络系统的功能。最近邓中炎等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现代研究——基础与临床》一书,才指出这是以经脉代替整个经络系统的研究,并以之解释整个经络系统功能的错误倾向。实际希幸窖Ц拍罡悴磺澹跋斓慕侵幸交?br>理论研究的进程,也将影响中医理论的发展。f$sh, 百拇医药

    还有些经文,本来就无法解释,应该存疑,但因受尊经思想影响,宁愿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也不敢怀疑其不对。如经文中有“其华在唇四白”。从未有人作存疑处理。笔者写过专文,认为应视“四白”两字为衍文。因为语意到唇字已可结束。而将“四白”解释为“口唇四际白肉”、“口唇四周表面”、“口腔内外的红色黏膜”、“口唇被胡须遮盖不住的一线白色肉”等,纯属牵强附会。实际上在说理时,许多人都避开“四白”不作解释,其语意只解释至“唇”就止。f$sh, 百拇医药

    综上所述,崇古尊经思想长期来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对经典著作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能被崇古尊经思想束缚,影响了中医理论的发展与创新。f$sh, 百拇医药

    ■陈业兴(陈业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