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6659
高血压致心脏损害的辨治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04年5月22日 《中国医药报》2004.05.22
     高血压是左心室肥厚、冠心病等多种心脏疾病的发病因素,如何保护由高血压导致的心脏损害,是临床面临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在调节脏腑功能、气血阴阳方面,特别是在扶正祛邪、活血通络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用于高血压所致心脏损害的防治。(7{-1e., 百拇医药

    ■中医机理(7{-1e., 百拇医药

    高血压是阴阳失调、气血违和的表现。气血在脏腑功能的主导下,周流不息,使全身器官组织得到气血的濡养,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和生命征象(包括正常血压水平),这就是“阴阳平衡,气血冲和”的生理表现;若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气血的运行也随之而失和,血压可以发生异常的变化。(7{-1e., 百拇医药

    高血压的病机特点在于“气机上逆,血随气逆”(包括了“实”和“虚”的病机),此病理特征可称为“血郁于上”;如果此种病机持续或突然恶化,有可能发生“气上不下”而导致“气血逆乱”的临床病证,如“暴厥”(可包括中风、心肌梗死等)。这是气血久郁所发生的变证,符合中医“郁久化风”、“风阳暴张”的认识。“血郁”的另一个变证,是“久郁致瘀”,这也是中医“久病入络”的体现之一。由于“久病必虚”,因此高血压所致的瘀阻,多表现为虚实兼夹。“气血违和”的另一类表现,是血脂代谢失调,由于阴阳失调,水谷精微运化转输失常,痰浊内生,易瘀阻脉道,发生痰瘀互阻。根据“阴阳失调,气血违和”的认识,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大致上可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7{-1e., 百拇医药

    气血郁滞高血压患者阴阳失调是高血压在新状态下建立起的相对的“阴平阳秘”,这种相对的平衡是阴阳失调的结果,由于高血压导致血脉中气血郁而不畅,直接影响“心主血脉”的功能。(7{-1e., 百拇医药

    郁久致瘀气血郁滞日久渐成瘀阻,临床出现所谓左室肥厚的病理改变,中医认为这种器质性的改变,当属“瘀”的表现。(7{-1e., 百拇医药

    痰瘀互阻当阴阳失调导致痰浊内生,则易发生痰瘀互结的病理结果。因此有学者认为,左室肥厚的病理基础在于血瘀、痰浊两方面,气滞(虚)血瘀、痰浊阻络则是其病理机制。(7{-1e., 百拇医药

    久病入络高血压病血郁日久,久病入络,则可发生心经络脉瘀阻的病变。(7{-1e., 百拇医药

    ■临床表现分析(7{-1e., 百拇医药

    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包括左心室肥厚、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心脏病变等类型,临床表现以胸闷、胸痛、心悸、怔忡为主,可伴见失眠、短气、乏力、麻痹、浮肿等;四诊中以脉象的变化为多见,临证可有弦、数、迟、动、涩、结、代等表现。这些症候都与血瘀的辨证相关,所以不少临床研究已注意到高血压与血瘀证的关系,同时发现病程短(5年以内)者经活血化瘀治疗,血瘀的症候可以逆转。

    高血压性心脏损害处于“气血郁滞”阶段,其病理检查以小动脉的痉挛为主。因此,临床上并未出现明确的“血瘀”见症。这一阶段,可称为“血郁生风”,此期的心脏并发症以功能改变为主,并未发展至器质性改变。有人以虫类药为主治疗“血瘀”型高血压,认为虫类药有扩张毛细血管、解除小动脉痉挛、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并发现其幸种蒲芙粽潘刈幌低车淖饔谩F涫?br>“通络搜风”是虫类药最重要的功效之—,其所谓的扩张血管、解除痉挛就是“通络搜风”的体现。所以,临床上可缓解头痛、胸闷、肢麻等症候。临床上血郁与血瘀很难明确区分,可以结合实验检查,若未有明确的心脏器质性病变,可以看作“血郁”,是防治的最理想阶段;当出现心脏器质性病变后,则大多属“血瘀”阶段,治疗难度较大。.kz, 百拇医药

    ■防治思路.kz, 百拇医药

    根据中医辨证和现有的临床及实验研究,防治高血压性心脏病变的思路有如下几个方面。.kz, 百拇医药

    从“高血压病”整体辨治高血压性心脏损害是随高血压漫长的病理过程而逐步演变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中医证候特征,但其病理机转是一脉相承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变属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之一,因此,有必要将其与高血压作为—个整体进行辨证论治。.kz, 百拇医药

    平衡阴阳,调和气血高血压大多由于肝肾失调,阴亏于下,阳亢于上,导致气血违和而引起气血失和表现。因此,潜阳降压、行血熄风是基本的治疗原则。由于高血压的病机大多以阴虚为本,阳亢为标,病发之始便涉及血分,所以血瘀的防治应贯穿始终;在病理过程中,又往往兼见痰浊内生,临床上痰瘀互结的症候也常能见到,因此祛痰治疗也十分重要。.kz, 百拇医药

    防以行血,治以化瘀高血压性心脏损害,早期未出现器质性病变时期,辨证论治过程中应注意“行血熄风”药物的配伍应用,这是针对“血郁”这—病机而采取的治则;行血则风自灭,同时又可预防或减轻血瘀的形成和程度。行血的药物以“血中气药”为主,配合“气中血药”,达到血行络通,减轻高血压对心脏的直接损害作用,当心脏出现器质性损害,临床应根据辨证分别采取“活血行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础钡炔煌闹瘟品ㄔ颉R酝木槌醪奖砻鳎钛?br>化瘀药物治疗高血压,可以收到降压、逆转左室肥厚等作用,其机理与改善高血压心血管重塑的分子机制和动力学影响有关。.kz, 百拇医药

    中西药合用一般而言,中药降压疗效不如西药,中药降压治疗的机理繁杂,包括了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分子机制、内分泌因素、甚至心理因素等,目前还难以研究清晰。但中药的疗效是肯定的,症状的减轻或消失,大多是高血压靶器官症候得到控制或舒缓的体现。因此,重视中、西医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发挥各自所长,组合具有我国特色的中西医复合制剂,可能为防治高血压所致心脏损害提供一条新的路径。.kz, 百拇医药

    ■孔炳耀 李俊 何剑平(孔炳耀;李俊;何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