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47263
重云锁日中的一道光芒(下)——对刘力红教授《思考中医》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17日 《当代健康报》 2004.06.17
     儒、释、道、医、武……各家各门都在“‘无待’地自我体认”这一问题上取得了惊人的共识,并且在理论与实践上从各自的角度给予了成功的回答。尤其是道教与中医学,更是把人类对自身的体认推进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程度。然而,达到这种程度必须以实际的自身修证为前提,换句话说,绝对要有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如果不下这一番功夫,仅凭着读了几本中医书(恐怕还不是经典)便想在中医学领域登堂入室,得其要道,那无疑是缘木求鱼,水中捞月;如果更因此断定这世上本就无“鱼”无“月”,那与坐井观天的青蛙朋友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不要因为你没登上绝顶就认为山上无珍草,不要因为你没潜入渊底就认为海中无珠宝,更不要盲目跟在西方科技文化的后面做应声虫。我们应当坚信:祖先们对人体自身的认识成果,是建立在几千年来呕心沥血、百折不挠,以人体自身做实验的无数次成败基础上的,是我们中医界至为宝贵的财富。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仅以小白鼠、大白兔们的感受来评判历代先贤们的感受,我想这绝不仅是愧对前代祖宗,更是要遗笑后世子孙的。

    作者还提到一个令我感慨良多的问题,即中医学问的传承问题。我在现代教育制度下当了一二十年学生,如今也是学生的老师了。但当我读及书中作者回顾他向李阳波、曾荣修等老中医学习的那些内容时,心中只有“神往”两个字。也许时代的变迁导致了教育氛围的变化:从“师父”、“徒弟”到“老师”、“学生”;从与三五弟子围炉夜话到面对大课堂内几十、上百人“集体训话”……但我始终认为,传统文化,它更多的是一种“无声胜有声”、“心心相印”的境界,许多真髓绝不见诸书面,而是要通过“口传心授”。正因如此,作者才特别强调“师传”。书中那句“师者,人生之大宝”的话,绝对是无数过来人的成功经验之谈。同时,“断臂求法”、“程门立雪”也不应仅是古人的传奇,更应成为今人传承文明薪火的精神。这些都是每一个有志于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人所必须了解和切实笃行的。

    其实,上面谈到的几个问题,无论是在《思考中医》书中还是在传统文化领域本身之内,都是相互关联的。譬如你若没有切实的自身体认,便绝不会真正地相信和读懂经典;而若得不到“师传”,便很难获得切实的自身体认;但“师传”所依据的本旨所在,又恰恰是玄奥难测的经典。这就使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对中医有“不过如此”的小视之心。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重要的问题,如汉字的巨大文化价值、中医治疗上的“已病未病”……这里无法多说。最好的,还是由读者自己去品味此书的精彩。这正是禅宗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意。当然,也必然有一饮之下,感到苦不堪言的。但我们既然都与中医结缘,就更不必为中医界讳疾忌医,掩饰“已病”。只要是真心为了祖国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就应该痛快地饮下刘力红教授所开的《思考中医》这剂苦口良药。而且,我也盼望着更多的“大医”为包括中医在内所有传统文化扶正祛邪、驱除迷雾,从而使祖先们的珍贵遗产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普照世界,为全人类的幸福与发展作出更为举世无双的贡献。,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