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6101
谁是操纵青霉素市场的那只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2日 《中国医药报》2004.06.22

[点击上图放大]

     ■世事难料7wl, http://www.100md.com

    青霉素工业盐在去年下半年遭遇第六次价格大战的雪崩后,有人预言,因为原材料涨价、出口退税下调等原因,如果出口价格仍徘徊在5~6美元/10亿单位左右的底部,国内企业40~50元人民币/10亿单位的制造成本必将受到严峻挑战,因此青霉素工业盐价格有望止跌回升。然而,这一预言在2004年遭到了无情的讥讽。目前,青霉素价格不仅没有回升,而且不断有新的竞争者加入到大战行列。河南新乡华星药厂的扩建项目正紧锣密鼓地建设;境外厂商在比较优势的吸引下注资的湖北黄石药厂、河北冀东药厂和同领阿拉宾度(大同)药业有限公司、成都彭城联邦药业先后投产,中西部一些中小企业也依靠资源优势伺机而动。可以说,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之战不但没有偃旗息鼓的迹象,在新的竞争对手入围的情况下还有可能愈演愈烈。7wl, http://www.100md.com

    ■难逃宿命7wl,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已经有几十年的生产历史,在以往的日子里大的价格波动已经出现了5次,去年是第六次。上世纪90年代青霉素市场进入相对饱和状态,价格开始下降,生产量也大幅减少。经过1999年的价格战,青霉素工业盐价格从1995年的18美元/10亿单位狂跌至1999年的8美元/10亿单位,墨西哥、瑞典、秘鲁、荷兰等国的青霉素原料生产企业相继退出,使全球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减少3000吨左右,国内原有的20多家生产企业也仅剩下以华药、哈药、石药、鲁抗四大家族为主的少数企业。7wl, http://www.100md.com

    直到2000年第四季度,青霉素行业才开始回暖,价格一度飙升到10美元/10亿单位以上,再次以暴利让坚持者笑到了最后。“随着市场价格的回升,国际国内厂商又纷纷投资扩产。由于中国地价便宜,劳动力成本低,环保要求又不严,气候也适宜发酵制药的发展,加之加入WTO降低了贸易关税,因此增加了国际上大的青霉素生产厂家到中国直接投资设厂的机会。仅仅过了4年,青霉素工业盐再次难逃价格战的宿命。”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原秘书长沈贤姬说。而业内人士评价此次价格战是“跌得更快,跌得更深”。7wl, http://www.100md.com

    ■利器失效7wl, http://www.100md.com

    可以说,青霉素工业盐每一次价格战烽火的点燃,无不以牺牲行业作为代价。7wl, http://www.100md.com

    据了解,目前我国青霉素主要生产企业河南华星制药厂、江西东风制药厂、张家口制药厂、山西同领药业公司、华北制药、江中制药、哈药集团、全兴股份、鲁抗医药、石药集团的产量总和占市场份额的98%。

    前几次青霉素大战,主要生产厂家都组织了“价格联盟”,限量限价。去年在青霉素工业盐探底5.5美元/10亿单位后,由中国保健品进出口商业协会出面协调,国内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巨头也达成了所谓“限量限价”协议,但是最终以河南华星不遵守协议而收场。不久前,华星将?2月底建成投产8000~10000吨青霉素工业盐生产线的消息得到证实,届时华星不但将取代华北制药的青霉素老大地位,产量也将成为亚洲第一。ii2+j, 百拇医药

    面对华星的一意孤行,业界一直颇有微词,甚至认定华星的快速成长是点燃本次价格大战的罪魁祸首。ii2+j, 百拇医药

    面对非议,华星一直保持沉默。倒是一位宣称与华星有过交往的某企业高管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消息。他说,华星从去年毁约后一直受到业内的打压,压力一直很大,因此低调示人。谈到华星扩产有低价竞争之嫌,这位高管大鸣不平,“华星的生产成本就是低,别的企业认为价格已经逼近成本,但华星还有钱可赚,市场无情,为什么要保护落后的高成本呢?”ii2+j, 百拇医药

    “各企业和各地方的资源环境不同,肯定会出现成本差异,企业实际上是在不平等的情况下起跑、竞争,老国企包袱重,新兴企业轻装上阵这是现实,我们曾经试图在企业间进行价格协调,根据产品质量、品牌等情况约定一个阶梯式的价格体系,但操作起来很难。”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秘书长周燕说。ii2+j, 百拇医药

    ■内外交困ii2+j, 百拇医药

    北京东方健康网提供的一份数据显示:2003年国内青霉素工业盐的年产能已经超过30000吨,实际产量23500吨;出口10700吨,其中70%~75%销往印度,出口量在8000吨左右,占印度60%左右的市场份额。去年9月,印度行业协会向政府建议对我国青霉素工业盐采取“特保”措施,拉响了青霉素出口的警报。ii2+j, 百拇医药

    据了解,WTO的特保措施源于关贸总协定(GATT)第19条,即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条文规定,加入GATT以后,成员方由于进口国的产品激增造成国内产业损害,可以采取保障措施加以保护。关于特保与反倾销的区别,中国医保商会有关人士介绍说,从性质上来看,反倾销是针对还降拿骋锥裕?br>而特保措施或一般保障措施所针对的可能就是公平的贸易;从标准上看,启动特保措施要求低,只要进口激增就可以;从损害程度上看,反倾销要有严重损害,而特保的启动只是出现“市场扰乱”就可以。她强调,一旦采取特保措施,对方可以采取报复措施。医保商会西药部主任乔海利透露,虽然目前青霉素“特保”只是提出了预警,距离启动还有一段距离,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青霉素扩产,多出的产量必将导致出口量的放大,而日前从医保商会提供的今年上半年的出口数据已经证实了这一点。“特保就是针对以量取胜、以规模取胜的做法采取的措施,那种依靠大路货、大规模、低利润的办法出口换汇的做法,已经愈来愈容易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设限的借口。”医保商会法律部主任官宁云说。

    另一个利空消息来自国家宏观政策调控。4月3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引人注目的《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将青霉素原料药项目列入限制范畴。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的一位工作人员对限制项目做了如下解释:限制并不是国家强制性的,还要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把握,它是一个导向性的政策。?e, 百拇医药

    毫无疑问,目前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不但要承受同行竞争的压力,还受到了来自国内和国外大环境的双重挤压。?e, 百拇医药

    ■无形的手?e, 百拇医药

    其实,在去年价格大战白热化后,青霉素生产巨头们已经开始各寻良策,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向下游产品延伸。青霉素工业盐作为最初级的产品,其中大部分是作为制备6-APA、7-ADCA的原料。6-APA(六-氨基青霉烷酸)和7-ADCA(7-氨基-3-去乙酰氧基头孢烷酸)都是重要的中间体,前者用于合成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派拉西林,后者用于合成头孢氨苄、锋呃ぁ⑼锋呖寺蕖⑼锋?br>他美酯和头孢羟氨苄等药物,这些药物都是市场用量较大的抗生素。?e, 百拇医药

    据知情人透露,由于去年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的跳水,7-ADCA、青霉素及半合抗系列产品和头孢霉素系列产品也随之降价,致使7-ADCA的国外供应商望而却步,由此引发了2003年底至2004年初7-ADCA全线吃紧。石药集团市场副总监郭玉民称,由于7-ADCA吃紧,需求加大消化了石药的部分损失。?e, 百拇医药

    据悉,目前石药的阿莫西林产量已经达到1500吨,而哈药的阿莫西林也在扩产,四大巨头(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哈药集团、鲁抗集团)都在试图通过扩大下游产品来努力消化自身的青霉素工业盐产量和库存。?e, 百拇医药

    对于青霉素工业盐整体格局的改变,一直密切关注青霉素市场动向的东方健康电子商务(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慧芳谈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只有在两种情况下青霉素工业盐的现有格局才有可能改变,其一是发生重大的技术革命,比如结晶法和一步合成法的改变;其二是下游产品半合抗、阿莫西林有供需的大幅变化。“现在我国青霉素工业盐的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企业间要拉开距离很不容易。”?e, 百拇医药

    日前,有传闻称华源正在与鲁抗集团频繁接触,有合作之势。专家分析,鲁抗是国内具备三大母核完整生产线的企业,下游产品对上游产品的消化能力较强,鲁抗一直在寻找大的抗生素合作伙伴,如果和华源联手必将相互借力,在下游产品上有所表现,成为四缶尥分型黄品榈南刃姓摺?br> 一方面国家将青霉素原料药项目列入限制范畴,加以调控,原有生产企业在千方百计消化过剩产能;另一方面,新的投资还在源源不断地进入这一领域。有关人士指出,造成目前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除了市场因素外,国家行政审批的改革也是重要因素。?e, 百拇医药

    6月初,国家公布了第三批取消的行政审批项目,其中包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新开办药厂和车间、生产线的审批。此举预示着,国家行政干预将更多让位于市场调控,对低水平重复生产严重的医药行业来说,此次行政松绑无疑是一次深刻的考验。?e, 百拇医药

    “其实除了大的立项经国家审批,现在大部分项目都是地方审批。由于财政的分灶吃饭,投资带有很多的地方色彩,即使是重复生产,国家行政也干预不了,只有让市场无形的手去调节才是最科学的。虽然我们离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还有相当的距离,但无论等待多久,这条路也应该这样走下去。”周燕说。?e, 百拇医药

    图为青霉素生产线一角。?e, 百拇医药

    文/本报记者方剑春 图/本报记者熊光明(方剑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