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5930
林栋,从抗日战士到合资先锋
http://www.100md.com 2004年6月29日 《中国医药报》2004.06.29

[点击上图放大]

[点击上图放大]

     ●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17岁离开台湾到日本求学,毕业后直奔内地参加抗战。52年后才第一次返回台湾探亲,那时他已经是72岁高龄的老人。%3;&}9/, 百拇医药

    ●1979年,中国第一个医药合资企业谈判,因为他的一次意%3;&}9/, 百拇医药

    外腿部骨折,被迫搁浅半年,无人敢“顶雷”接手被骂作“汉奸坯子”的谈判。%3;&}9/, 百拇医药

    ●从投奔太行山区八路军总司令部,到接管日本人留下的北平制药厂,到主持最初几家医药合资企业谈判,他把一生贡献给了共和国的医药事业。%3;&}9/, 百拇医药

    很难把眼前的景象与中国现代制药业的元老、第一个医药合资企业操作者的身份联系起来。那张写字台年代太久远了,大约是上世纪70年代的,只能从眼下缺乏光泽的漆面推断当年明黄的色调,背后的书橱更是历经半个多世纪。林栋爱抚地摸了摸,说,“别看旧,可耐用,现在难找到这样好的木料了。”说这话时,林栋灰白的头发倔强地直立着,有点像年轻人的“板寸”。随后,他坐下来,开始不停地摆弄着手上的几个小药盒。%3;&}9/, 百拇医药

    昔日重温,对一位耄耋老人来说有些不易。81年的故事层峦叠嶂,何况跨越台湾——日本——大陆来说,时空跨度太大,如长长的交响曲,中间有着无数精彩的乐章,但老人清晰的思路在时而明快、时而暗淡的乐章中自由穿行。%3;&}9/, 百拇医药

    渐渐地,林栋沉浸在往事中。当讲到某个细节时,他停下手里的动作,眼睛盯着屋子一角,认真地回忆。之后,哈哈一笑,像个孩子一样天真无邪,“我这人就喜欢讲笑话。”%3;&}9/, 百拇医药

    林栋喜欢笑,笑声明亮、纯净,掷地有声,如淙淙的清泉水在山石间蹦溅,你会不由得跟着他一起笑。在阴冷的天气里,这笑声感染着狭小的客厅,感染着陈旧的家具,也感染着墙上的老照片。%3;&}9/, 百拇医药

    如今在繁华都市已经很难见到这样摆放照片的:一个镶着玻璃的大木框挂在墙上,里面摆着10多张黑白或彩色照片。林栋指着年轻时的一张照片,笑着说:“我那时还是蛮英俊的。”那是他在日本留学时拍的。%3;&}9/, 百拇医药

    最引人注目的是朱德总司令视察北京制药厂的照片,作为厂长的林栋正在为朱老总作讲解。%3;&}9/, 百拇医药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3;&}9/, 百拇医药

    ■身有民族结

    1923年12月17日,林栋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县新化镇。17岁时,他只身求学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学药学部。那时,日本侵华战争已经打响,年轻的林栋热血沸腾。毕业典礼结束的当天,他按捺不住报效祖国的热情,离开名古屋;第二天抵达韩国釜山,转乘火车;第三天,北平街头出现了林栋年轻的身影,个子不高,意气风发。\gv, 百拇医药

    随后,林栋辗转到太原,成为山西大学医学部的一名教员。远离抗日战场的他不满足教书的宁静,在校园不足半年时间后,弃教从戎,投奔太行山区八路军总司令部,当时朱德是总司令,彭德怀是副总司令。\gv, 百拇医药

    1943年~1948年间,林栋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战士,在太行山区制药厂担任研究部主任兼技师。\gv, 百拇医药

    对这段经历,林栋甚为骄傲。对他指手画脚的外行,他曾说:“我抗枪打日本的时候,不知道他们在哪儿呢!瞎指挥!”\gv, 百拇医药

    话说得颇为自负,甚至有点目下无尘的味道,但他一生的辉煌经历、对祖国医药事业的贡献,却不是一句话能包容的,也不是几千字能承载得了的。\gv, 百拇医药

    尽管他不断地对记者强调,引进第一家医药合资企业,只是奉命而行,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在政策上把关。但是,当他从杭州西泠山考察下山时,不慎摔断了腿骨,正在进行中的中国与日本大冢公司的谈判不得不搁浅半年,没人敢接手被骂作“汉奸坯子”的谈判。\gv, 百拇医药

    同事这样评价林栋:这是位敢“顶雷”做事的人。可林栋说:“只是别人不敢谈,我敢谈罢了。”老人的语气轻轻巧巧,似乎在叙述一件平常不过的小事。而20多年后的事实证明,引进医药合资企业,对推进我国医药事业发展起到了?br>定性的作用。\gv, 百拇医药

    ■心有制药结\gv, 百拇医药

    1949年,北平解放,年仅26岁的林栋被委派接管日本人留下的北平制药厂,也就是今天双鹤药业的前身。林栋把太行山区制药厂的40多名员工也带到北京,一起开启共和国崭新的制药事业。当时国内制药业极其落后,为了更快地学到新技术,他开始拜访驻京的各国使馆领事,这为其文革中被戴上“六国特务”的帽子埋下祸根。\gv, 百拇医药

    1956年,林栋被评为国家一级工程师,享受每月316元的工资待遇。他找到当时北京市市长彭真,主动要求降低工资标准,未果,又去找朱德总司令软磨硬泡。然而这在“文革”中却被指责为对党严重不满,成为列入“黑帮”的罪证。

    1964年,林栋被调往北京市化工局。半年后,又被借调到当时化工部组织的医药托拉斯工作,负责接管企业和搞行业规划。uy4\+%, http://www.100md.com

    “文革”期间,这位土生土长的台湾人,和解放初期所有海外留学回国人员一样,经历了国内政治斗争的暴风骤雨,扫厕所、打泥坯、盖房子、下地务农,度过了漫长的7年流放生活。即使这样,天性幽默、开朗的他依然不忘老本行,“我这学药的懂得调配,调料搭配胜人一筹,下放时炒菜手艺是出了名的。”以至下厨房炒菜成了林栋的“专业”。uy4\+%, http://www.100md.com

    回忆到这里,老人仿佛又回到了当时场景。他嘿嘿地笑着,坐在写字台前,蓝白格子相间的汗衫袖子被撸到胳膊肘,大拇指向上一翘,重复道:“我这人就喜欢讲笑话。”其实他是在说,我这个人干什么都是好样的uy4\+%, http://www.100md.com

    1972年国庆节前夕,林栋结束了下放生活,重新回到北京,被调到化工部设计院任规划组组长,参与了北京等地30万吨乙烯等项目的规划工作;还曾带团参加在英国举行的世界化学大会;1975年奉派参加石油化工代表团,访问美国约40余天,考察美国的石油化工企业。uy4\+%, http://www.100md.com

    ■情有兴国结uy4\+%, http://www.100md.com

    1978年,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成立。1979年1月,精通日语、英语的林栋被调到医药管理总局外事局工作,回到了老本行。此时,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刚刚开启,同年10月,他开始与日本大冢公司接触。与此同时,与瑞典的医药合资谈判也开始了。uy4\+%, http://www.100md.com

    一个留学日本、又参加抗日的台湾人,第一个引进合资项目还是日本的,历史有时就是这样扑朔迷离,林栋的压力很大。uy4\+%, http://www.100md.com

    每次谈判结束后,他和同事们都到外商投资管理委员会汇报进展情况,当时《合资法》尚未出台。为吸引外资,中央提出外方股份不低于25%,但对上限没有明确的要求。实际谈判时外方总是要求提高股份比例,对企业绝对控股。林栋认为,各自50%的股权比例是谈判底线,因为当时的国有资产的管理涉及到国家主权问题;在中国土地建厂,应由中方担任董事长;工厂产品要有一定出口比例,以取得外汇平衡。uy4\+%, http://www.100md.com

    1980年8月2日,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签约,林栋担任董事长,直至2001年退任为顾问。象征中日友好的签约合同日文本,至今保存在日本大和银行总行。这也是国内继建国饭店、迅达电梯、王朝葡萄酒之后第四个实业性中外合资项目。uy4\+%, http://www.100md.com

    其后,中国大冢、上海施贵宝、西安杨森、苏州胶囊等最早进入中国的医药合资企业,都在林栋主持或参与谈判下顺利建厂投产,而这些企业20多年来的稳健发展,也成为国内医药企业学习的典范。……uy4\+%, http://www.100md.com

    站在亚运村一幢有些破旧的塔楼里,光线从窗外射到老人身后,看不真切老人的表情,狭窄的走廊光线昏暗。已是晌午,81岁的老人准备自己动手做饭了。离休的老伴又住院了,保姆到医院陪老伴去了。uy4\+%, http://www.100md.com

    这就是林栋,一个共和国医药事业的功臣,一个有着浓浓爱国结的老人。uy4\+%, http://www.100md.com

    文图/本报记者 王晓冬uy4\+%, http://www.100md.com

    图1为林栋uy4\+%, http://www.100md.com

    图2:20世纪50年代,朱德(左五)视察北京制药厂时,林栋(左三)为他进行讲解。(图片由被采访者提供)(王晓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