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749017
冠心病人如何选择介入治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2日 《当代健康报》 2004.07.22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就是心脏内科医师通过心导管技术在不开胸情况下,对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机械性扩张和塑形,使原来狭窄或已经闭塞的冠状动脉部分或完全开通,从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达到消除或减轻症状,降低冠心病的死亡危险,改善预后的目的。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是上世纪80年代心脏病治疗学的重要进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开展和应用挽救了数百万冠心病病人的生命。我国自从80年代末开始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在90年代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国内已有几十家综合医院常规进行介入诊治,治疗手段也由原来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扩大到多种方法的应用,材料不断更新,技术日趋成熟。这一方法由于相对安全,不需开刀,病人痛苦少,康复快,效果显著,正逐渐为广大冠心病患者接受,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方面。

    介入性治疗的方法有: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可进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术;对冠状动脉局限性狭窄的病人,可进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斑块旋切术、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和冠状动脉内支架等。

    适应证:①有血运重建的必要性,即有心外膜下大的冠状动脉的明显病变(狭窄>50%),有病变血管供血的较大片存活心肌缺血的证据或面临缺血的危险。②药物治疗疗效不佳或无效,或因药物不良反应不能坚持药物治疗而需要血运重建者。③冠脉解剖条件和病变情况适合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的可能性大,出现近期并发症的可能性小,维持远期疗效的可能性大者。④手术有成功可能,亦有发生并发症的较大可能性,但病人需要血运重建而无其他方法可供选择者。

    禁忌证: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仅供应小块心肌的远端血管病变,广泛的分支血管病变,边界性狭窄(50%~60%)而无心肌缺血症状或无辅助检查的缺血证据者,解剖特点显示成功率低而并发症和死亡率高的病变均为PTCA的禁忌证。

    介入治疗和搭桥术两者相比疗效接近,前者血管再狭窄的发生率一直较高,绝大多数发生在术后3~6个月,3个月达高峰,6个月以上则很少发生。但前者创伤小,不开胸,具有住院短、费用低、并发症少并可反复扩张等优点,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本版供稿:山东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永芳

    陈永芳,山东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兼任山东省心血管医学会委员,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脑梗塞、末梢动脉病等疾病的诊治,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及肺结核病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论文30多篇,2002年参与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中心、中德实验室对“中国人肥厚型心肌病及扩张型心肌病分子遗传学”课题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