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4951
搭建学术平台 交流证候研究——全国中医证候研究专家论坛在京举行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7日 《中国医药报》2004.08.07
     日前,由我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陆广莘发起的“全国中医证候研究专家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br>中医证候与疾病的关系、中医证候研究的特点和难点、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中医证候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医药学与生命科学前沿研究如何协调发展的方法学问题等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本版撷取其中部分学者的精彩论述,以飧读者。

    ——编者按

    证候研究中的难点问题

    中医辨证论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历代医家的大量临床实践和反复提炼、升华后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辨证系统,有着多种行之有效的辨证体系,如八纲、气血津液、脏腑、卫气营血辨证等等,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到规范辨证和科学辨证。

    ▲难点一:辨证规范化

    证定义规范化。中医之证,本为“证”,是综合分析了各种症状,对疾病处于—定阶段的病因、病位、病变性质以及邪正双方力量对比等各方面情况的病理概括。各种教材和相关书籍论述中比较重视病、症、证三者的区别。但在实际运用中却往往证、证候、病机混称,在概念上显得十分混乱。

    证名规范化。中医临证,证型虽然变化多端,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其基本证型仍然是有限的,只要对最常见的基本证型进行规范,就可以规范变化万千的证。相反,如果以此为理由放弃对证名的规范,就使证规范化的其它工作失去了前提。同时,证名规范还是对中医辨证进行信息化管理和研究的前提,是中医规范化、信息化管理的前提,因此中医证名规范势在必行。

    证的诊断标准。证的诊断标准的研究是证规范化的主体工作。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辨为此证,何种情况则当辨为彼证是辨证的关键问题,也是证规范化工作者的研究重点和难点。目前证诊断标准的基本模式是“主症+次症”或“必然症+或然症”。这种思维和表述方式既不符合中医学理论,又有悖于事物发展规律。单一“主症+次症”的证候诊断标准无法概括所有疾病中证候的发展变化情况,诊断标准中主次症的划分有着明显局限性和随意性,不能准确反映疾病本质。

    证的量化。证的量化实际是证的诊断标准化的一部分,其实质是量化各种中医症状,从而使证的诊断实现量化。症状轻重程度的量化主要涉及3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症状量化分级问题。只要可能,症状量化所分级别越细越分明越好。不同症状的表现形式不同,分级的难易程度也不同,完全按同样的级别量化症状是不现实的。不过,对同一病证所辖症状牧炕侗鹑羰乔Р钔虮穑嗖槐阌诓僮鳌T?br>具体病证之内,应当寻求既统一又分明的量化级别,进而确立各症状相应的量化标准。

    二是症状量化的方法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2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