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华名医 > 中医专家
编号:10538103
中医药学家周仲英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31日 广益中医
中医药学家周仲英//

    周仲瑛,男,1928年生,汉族,江苏如东县人。家世业医,幼承庭训,随父周莜斋教授学习中医,曾就读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师进修班),1947年毕业后,悬壶桑梓。1955年入南京中医进修学校进修,次年毕业,留附属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教授、副院长等职。1983年~1991年任南京中医学院院长、兼任中医系主任。现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省级中医内科急难症重点学科带头人,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周仲瑛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天津中医学院、新加坡中医学院、美国波士顿大学骋为客座教授,多次被国外选入《世界名人录》。

    学术成就

    周氏长期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尤其在疑难急症和心肺疾病方面有深厚的研究和造诣。

    在临床实践基础上,坚持科研工作,以应用研究为主,后从事心、肺、肝、肾等多系统病种的临床研究。近10余年来主持国家级、部级、省级课题2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4项、部级课题4项。目前已完成14项,获省级以上奖8项。
, http://www.100md.com
    周氏在学术上不偏执一家之说,善于综合应用各家之长,从应用中求发展,通过实践提出新的论点和治法。他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8年,理论、经验两臻丰富。临证对许多重危患者及疑难病证的治疗,常取得显著的疗效,故声名远播,饮誉海内外。

    少年苦读 打下扎实理论根基

    周仲英1928年出生于江苏如东县的医学世家。因家乡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他自然先文后医,先熟背四书五经,再系统学习内经、伤寒、本草等医学典籍。

    周仲英虽深受传统文学熏陶,但在学医初始依然感到枯燥、茫然,难以领悟医理奥义,联系实际消化吸收。回忆这段崎岖道路。他把自己的学医门径归纳为“死读”:“我通宵达旦刻苦攻读,劲头十足,却读得糊里糊涂。尤其在背医经、脉经典籍时,就像老和尚坐禅,真是苦啊!”

    虽然求学艰难,但每当随父出诊,目睹急诊之转安,医学造福乡梓时,当良医的愿望就在周仲英心中油然而生。于是他矢志研究中医药学,日复一日勤学苦练,打下扎实的理论根基。
, 百拇医药
    “学医无取巧之门。”周仲英总结经验说:“主要篇章条目烂熟于心,到临床后就能触类旁通。”

    青年受挫 拨开迷雾悬壶桑梓

    为精研医学,周仲英进入上海中国医学院深造,期望攀登医学新高峰。谁料因时局风云变幻,中医“风雨飘摇”,周仲英也饱尝了困惑、迷惑的思想磨难。

    1947年,国民党提出“中医没落,没前途”,要求“废除旧医”,并将中医排斥在中国文化殿堂之外;建国后,中医学界又掀起改造中医的潮流,要将中医改造成初级西医,中医受尽了歧视和不平等待遇。这些思想给中医药发展方向带来困惑和误导,严重干扰了周仲英的专业思想和信心。他重温当时的苦闷彷徨:“那段日子,我承受巨大的精神重压,常常夜不能寐,反复思索为了生存是否应放弃理想而随波逐流。”

    但每每目睹中医救死扶伤,造福百姓,周仲英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事实最具说服力,中医的医疗成绩让我明确了立场观点,于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解决了思想认识问题,周仲英从此拨开云雾,冲出误区,后悬壶桑梓,大展医技。
, http://www.100md.com
    壮年得志 医术医德闻名四方

    周仲英的中医理论功底深厚,师古而不泥古,他认为学忌门派,在学说上主张不偏执一家之说,善于利用各家学说之长,从应用中求发展。他坚信中医的生命力在于临床疗效。1956年从医学院毕业后,他一直战斗在临床第一线,一步一个脚印辛勤耕耘。

    上世纪80年代,流行性出血热在一些地区蔓延。面对这一死亡率高达80%的凶险疾病,许多医生都无能为力。为攻克这一顽疾,周仲英带领科研小组深入疫区。刚开始毫无头绪,救治方案收效甚微。周先生并不气馁,他从分析病期特征着手,综合温病、伤寒等各家学说,提出了系统性的治疗方案,使疗效得到显著提高,病死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治病救人时,周仲英对权势者、疾苦者一视同仁,从不势利。战疫功成不仅让他闻名四方,其高尚医德更传为美谈。周仲英从中意识到中医治疗急性传染病大有可为,从此更是呕心沥血、孜孜不倦地为中医内科急诊学做了大量奠基工作,成为这一新兴学科的开拓者。
, 百拇医药
    壮心不已 继续开拓医学领域

    周仲英禀学渊源,著作等身。但他仍感叹中医学博大精深,称其为“尚未开发的宝山”,并将自己即将出版的医事传略取名为“抱璞斋”,以示继续开拓医学领域,攀登新高峰的壮志雄心。

    近年来,周仲英一直关注中医的发展,对当下中医西化的风潮,他深感忧虑:“当前中西医学两种不同医学体系的碰撞,重西轻中在医学界大有人在。之所以存在这种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学术观不高、思想认识不够,才走进了从西医立场看中医的误区。”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当前中医研究机构、高等教育都在发展,但临床效果不佳,真正掌握中医辨证治疗的精髓,坚持中医之道的人并不多,在表面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中医萎缩的深层次危机。”

    “中西医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平行互补关系。”周仲英呼吁:“为中医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http://www.100md.com( 广益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