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4538
心病”还要“心药”医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9日 《健康时报》 2004.09.09
     针对这种情况,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综合一科副主任闫俊博士介绍,这种病不在身上,而在“心”上,这种病叫做“疑病症”。大多数病人主动求医,除了没看心理科和精神科,走遍了内科、外科等科室,一门心思找病,与真正有躯体疾病的病人相比,他们不在意治疗结果,只想验证自己得了这个病。

    闫俊博士说,疑病症是一种“心病”,心病必须用“心药”医治。所以,除了医生的心理治疗外,更主要的还是病人自身的调理,也就是医生常说的“自己解放自己”。要想达到一个好的疗效,病人一定要把医生当知心朋友实话实说,尽量把自己所有的疑虑讲清楚。例如要正确表述自己哪里疼痛,是否失眠,自己的心情怎么样,有没有焦虑、恐惧、害怕与人交流等。在体检报告排除无躯体疾病外,只能是心病造成的这些身体上的不适症状,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人人都可能出现,不要再钻牛角尖。闫俊博士开出的心理处方是:病人要避免独处,特别是丧偶或者其他独身的人要积极参加有益的活动,这样既可以转移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又可以提高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病人没事找病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不能让自己远离痛苦,倒不如自己换个“活法”,参加集体活动,和大家一起聊天、打牌,减少对疾病的注意力。

    在一些情况下,病人自己醒悟不到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的做法是一种心病,家属就要帮助病人去认识这种疾病。最好和病人一起走出去与其他人一起聚聚会、聊聊天等,集体活动能够让患者保持愉快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同时,还要避免在患者面前谈论与疾病相关的敏感话题,让患者产生联想,加重患者的疑病情绪。

    闫俊博士强调,一旦患了疑病症,医生只能通过药物和心理治疗逐步缓解,真正完全根除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在急性期时,使用抗焦虑的药物进行治疗,先把病人的情绪稳定下来,然后再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时则要因人而异,从病因入手去解决源头问题,这是一个长久而根本的治疗方法。, http://www.100md.com(本报实习记者 王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