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8294
古人强身重静养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1日
     生命在于运动,但也需要静止。兔子跑得最快,而寿命只有几年,乌龟行动缓慢,却能跨越几个世纪。历代养生经验告诉人们,要延年益寿,须动静结合,保持人体的动态平衡。

    从一定程度上讲,从古到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除了睡眠休息外,几乎整天都在劳作,疲于奔命。因此,有益于养生的运动形式虽多,但更应重视修炼静功。修炼静功当以意导为主,通过调息、调心,达到调动内气,疏通经络,治病驱邪的目的。然而,为了取得明显效果,锤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极为重要。

    一、树立“修身养性”的意愿。人在社会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孔子讲“仁者寿”,“知道者天不杀,合德者地不害,道德相抱者身不衰老。”积德行善,摒除杂念,避免心烦意乱,练功时方能入“静”,从而尽快放松,使经络保持在“畅通”状态。

    二、明确“顺乎自然”的意向。阴阳平衡是万物生存之本,失衡就会出差错,罹患疾病,乃至失去生存条件。“寝处不适,饮食不当,劳逸过度,疾共杀之。”在某种意义上,人体“七情六欲”过于强烈更是一种失衡心态,是生命运动的加速,“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练习静功,便是通过平和的“执中”方式,使失衡得到纠正。

    三、营造“形神合一”的意境。神形相依,变化由心。《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说“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可以百数。”如何预防“神驰而气散,喜怒而气乱”,保持形神一致,先人归纳的经验是:“眼不见以凝神,耳不听以保精,口不言以养气。”静养时,需要慢慢地琢磨、体会,才能逐步达到心领神会。

    四、坚定“以柔克刚”的意念。“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其中不仅表明环境影响健康,应在清洁环境中练功,而且道出了人之生存须与环境相适应。要做到这一点,养生者就要使自己处在“柔”的状态中。《道德经》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青气至柔”,柔得像幼儿那样富有生命力,就不至于中途夭亡。, http://www.100md.com( 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