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2135
开学提醒: 关注学生心理问题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3日 中华女性网
     开学了,各个大、中、小学的校园里又迎来了众多学生。据以往的调查结果,这个时期也是学生心理疾病的高发期。然而,心理疾病如同身体疾病一样,重在预防。只要老师、家长、学生对此予以重视,并运用相关知识正确对待,减少各类心理问题造成的损失就会成为现实。

    家长的心理错位

    据有关资料介绍,79%的青少年心理疾病是由父母心理错位而引发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孩子从坠地之日起,就开始遭受父母心理错位的影响。孩子刚出生,就有70%的家长认定自己的孩子将来受教育的程度要达到本科以上,几乎所有家庭赞成对孩子在0岁—3岁期间进行教育,并有很多家长做有益孩子健康和智力的游戏训练。不幸的是,强制“拔苗”与儿童注意力只能集中几分钟的心理规律相违背,时间一长,儿童大脑对身体各器官渐渐失去了控制和组合能力。

    存在于青少年学习中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男童大多表现出学习困难,女童则出现情绪变异;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与父母、老师及同学关系紧张,没有知心朋友;过分内向,嫉妒心重,缺乏自信,逃学甚至离家出走,有轻生念头等。
, http://www.100md.com
    学校恐怖症

    上海市儿童健康心理咨询中心调查人员跟踪了一名不愿上学的12岁初一女学生,发现她的症状起因于一次课堂被罚事件。当时同桌的一名男同学在上课时用钢笔戳她,双方发生争执。老师见他们扰乱了课堂秩序,不由分说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在批评的同时强令他们各罚写作文“同桌”一篇。这不分是非、简单化的处理,使这名女孩由怨恨发展到对老师的厌恶,产生了学校恐怖症——只要一听到“学校”两字,便脸红心跳,血压升高,伴以涕哭。调查表明,校园体罚、课业过重、家长强制性地要求孩子学这学那等,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伤痕。

    溺爱综合征

    正在读初中二年级的赵洋自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对这个宝贝孙子宠爱有加,只要孩子高兴,即使是无理的要求也要满足。当赵洋的父母批评他时,奶奶总会说:这么大人跟孩子较什么劲?天长日久,赵洋养成了要星星不能给月亮的“霸王”习惯。
, 百拇医药
    如今赵洋成了中学生,可他这种以我为中心的性格丝毫未改,平时骄横异常,常在同学中吵架、打架,而且听不得老师的批评。赵洋的父母后悔莫及,常感叹:这孩子走上社会怎么与人相处呀?

    过度的保护也同样会给孩子人格发展造成障碍。有的家庭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不出家门,处处有大人代劳,结果孩子性情孤独,自以为是,这样的孩子一旦步出校园,很难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

    学习焦虑症

    学习焦虑是青少年心理障碍表现的最严重症状。上中学的张小萍自小生活富裕,聪明漂亮的她可算是一帆风顺。可最近张小萍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早晨起床还好好的,临到上学却肚子疼,看她痛苦的样子肯定不是装的,可是几次去医院都查不出什么病,最后还是一位老医生指点迷津——是不是带孩子去看看心理门诊?在心理医生那里,张小萍的父母得知孩子得的是心因性疾病——学校恐怖症。

    创伤后压力异常症
, http://www.100md.com
    不少教师、家长表示:单亲家庭的孩子不好管。刘敏是某中学三年级的学生,一年前父母离异,她随母亲生活。刘敏的母亲在离异后总摆脱不了过去的阴影,便总在刘敏面前叨叨:要不是你爸挣了俩钱就花心,咱娘儿俩能到这地步?天长日久,刘敏对父亲有了敌意,再加之学校里有同学笑话她“没有爸爸”,刘敏变得沉默寡言,甚至异常敏感。长此以往,刘敏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其实刘敏这种症状正是心理医生所说的创伤后压力异常症。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孩子遭受突然的变故或重大打击之后,父母、家人应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心理创伤后的再教育,让孩子感觉到生活的变故确实存在,但它绝不应影响孩子的生活。

    作业恐怖症

    据对260名中学生调查,有40%的学生称自己在做作业时也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恐惧心理,即放学途中想到还有家庭作业,便会情绪紧张、心情烦躁。专家称这种情况与孩子幼时的经历有关。孩子放学回家便被急于求成的家长关在家中做作业,心理受到很大压力,产生了“作业恐怖症”。二是应付心理,大量作业给他们带来的只是苦的滋味,孩子不得不被动应付,便产生应付心理,胡写乱写,以“交差”了事。三是反抗心理,孩子做作业的心理往往取决于家长的态度,孩子渴望从“书山”“题海”中解脱出来,受到家长的关注和爱护,可家长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渴望,一般都是态度强硬地要求孩子“快写作业”“写完作业再说”,一些个性倔强的孩子对此产生逆反心理和敌对反应,采用“不会做”“身体不舒服”等借口以示抗议。

    家长怎么做

    教育及心理专家提出: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是家长们首当其冲的任务。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爱亲人、爱朋友,进而爱社会、爱生活,从而具有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其次是在生活中给孩子来一点挫折教育——告诉孩子人无完人,做事情失败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参与的过程和自己是否尽力。当家长不再以考试论成败,孩子的压力自然就不会那么大。第三是帮助孩子广交朋友,学会体谅和助人,这样孩子走出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遇事有朋友交流、发泄,心理承受能力会加强。(杨美健/文 摘编自《健康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