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 信息
编号:10824987
中风病人:救治过程误区多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30日 《健康时报》 2004.09.30
     编者按:在脑血管病治疗方面,目前中国所用药物几乎与国外完全一样。就技术而言,中国的颅内介入治疗从去年起已排在世界前列,全球30%的介入手术集中在中国。然而,目前中国脑血管病的整体医疗现状却远远落后于国外。这是记者于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上得到的信息。提及这一怪事,博士生导师、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王拥军教授告诉记者,怪事的根源主要出在病人发病之时以及康复之后存在太多的误区。

    脑血管病人只有到有相应条件的医院才能得到有效治疗,因此发病后正确选择医院就十分关键。

    “然而让病人正确选择医院的确太难了,其实,病人只需学会用急救车就行了。”王院长强调。说人们不会用急救车也许很多人不大相信,然而王院长告诉记者,在北京,前去就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使用急救车的比例目前只有26%。而在美国,脑血管病发病后使用急救车的比例平均可达到60%,有的地区甚至可达到100%。“得知自己中风后,现在更多人的做法是家人、朋友四处找人急着把病人往医院送。这种做法是很危险的。”首先,家人、朋友往往不知将病人送往哪家医院,常常是送往就近的医院,但这个医院也许并不具备相应条件。脑血病早期的治疗是“和时间赛跑”,病人只有3个小时的治疗期限,送错了医院也许就延误了治疗的时机。二是家人、朋友在送病人的过程中往往不知道病人何种姿势最合适,在拖、拽的过程中往往会加重病情。王院长提示:发病后正确的做法是打急救电话120或999,然后在原地等待。
, http://www.100md.com
    “脑血管病在我国的复发率很高,这主要源于百姓掌握的正确知识太少了。”王院长介绍,据前不久所做的北京地区脑血管病治疗现状调查显示,即使是在北京的大型综合医院,仍有部分缺血性卒中(中风)病人在治疗后的二级预防中不吃阿斯匹林,即便是在坚持吃药的那部分人中,也有一半的病人所服用的剂量普遍偏低。据专家计算,只有25%的病人是按照“脑血管病治疗指南”(下称“指南”)吃药的。而在美国,严格按照“指南”

    服药的人却在80%。王院长认为造成这种情况与目前对医生和病人的教育不足有关。“代替规范服药,目前病人手里拿的更多的是各种保健品,想的更多的是每年两次的输液。”“很多人好像都觉得每年输两次液后挺好的。”记者说。“这只是心理感觉。”提及一年两次的输液,王院长强调:“这是非常可怕的。首先它使病人将希望寄托在输液上,对预防放松了警惕。更为关键的是,药物有效时间只有几个小时,不可能管半年。此外,药物本身都有一定的危害,不论中药西药。用药原则应该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就不静脉注射。”
, 百拇医药
    对于已发生过中风的病人,王院长提示一定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寻找和去除致病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所有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都要使用抗栓药物。

    正确识别中风的早期症状无疑是治疗的关键。王院长介绍,当健康的人突然出现头晕、肢体发木等不舒服的情况,怀疑自己发生中风时,试着做做以下三组动作,就知道自己是不是得了中风:一是对着镜子微笑一下,如果两边的嘴角不对称了,说明发生了面瘫。二是将双手伸直平放于胸前,如果有一只手往下掉,则说明肢体出现了偏瘫。三是说一段原来会说的绕口令,如果现在说不出来了,或是找不着词了,说明出现了语言障碍。“以上三个动作中出现任何一个都可以判定已出现了早期中风。这时,千万别惊慌失措,不要自己上医院,而要赶快拨打急救电话。”

    王拥军教授门诊时间:周五上午。,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杨锐 朱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