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理论书籍 > 中医药基础 > 经络腧穴学 > 腧穴学
编号:10542334
腧穴学-腧穴的起源与发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22日 《经络腧穴学》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腧与“输”通,有转输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腧穴在《内经》中有“节”、“会”、“气穴”、“气府”、“骨空”、“溪”等名称。《甲乙经》中称为“孔穴”、《圣惠方》中称为“穴位”。腧穴学就是研究有关腧穴的位置,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以及用来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它叙述了腧穴的位置与取法;局部解剖、主治应用、配伍举例、刺灸方法与禁忌,以及一些必要的文献选摘等内容。

    腧穴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陆续发现的。远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使用砭石来砥刺放血,割刺脓疡;或用热熨、按摩、叩击体表;或在体表某一部位用火烤、烧灼等方法来减轻和消除伤痛。久之,逐渐意识到人体的某些特殊部位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腧穴发现的最初过程。

    起初,只是在病痛的局部作为刺灸的部位,即"以痛为腧"(《灵枢·经筋》)。当时,即没有固定的部位,也无所谓穴名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60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