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3745
暮秋,“秋冻”应适时而止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25日 《中国医药报》2004.10.25
     “春捂秋冻”是我国传统医学总结出来的,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秋天,适当地“冻”一下身体,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抗病防病。不过,“秋冻”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时令步入暮秋(10月底至11月),天气已有明显的寒意,尤其是早晚,气温常常都在10℃左右,这时就应该及时添加衣服,否则,健康人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7vk, http://www.100md.com

    具体而言,暮秋时节,天气变化比较频繁,北方冷空气时常入侵,“一场秋雨一场寒”,这样的气候对心血管病患者十分不利。如果一味注重“秋冻”,一旦气温突降,肌肤被寒冷侵袭,血管会突然收缩,动脉平均压力升高,心肌需氧指数相应增高,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上升。气象资料表明,11月是一年中气温变化幅度最大的月份,平均达7~10℃,北方地区常有寒潮入侵,所以心血管病患者在这一时段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当有寒潮或冷空气出现时,要及时增添衣被,患者早晚出门时最好能戴上口罩,以减少冷空气的直接刺激。7vk, http://www.100md.com

    对健康人来说,深秋气温剧降,“秋冻”也应适可而止。以穿裙子为例,一般来说,气温在16℃以上,穿裙子不会对身体有害。但是,如果气温降到10℃左右,寒冷的空气刺激皮肤,引起收缩,会使表皮血液循环不畅,脆弱的脂肪细胞也会因寒冷而变性。在保暖不好但脂肪较厚的大腿等部位,容易出现杏核大小的单个或多个硬块,表皮呈紫红色,触摸较硬,同时还伴有轻度的痛和痒,严重者还可引起溃破,这就是寒冷性脂膜炎。7vk,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深秋时节,人们不必固守“秋冻”法则,因为“深秋”和“初冬”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线。而且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同样是秋天,北方和东部地区多半秋高气爽,而华西一带却常常秋雨绵绵。这一地区的关节炎患者必须注意“秋捂”,即在秋雨之时注意加强关节的保暖(如带上护膝),以避免或减轻关节的疼痛。7vk, http://www.100md.com

    文/霍寿喜(霍寿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