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37134
王永炎-名老中医经验集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0月27日 -名老中医经验集
     王永炎

     擅长诊治脑病的中医药学家王永炎

     刘金民 整理

    编者按 王永炎教授是我国解放后经正规中医药教育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中医药学家,他在中医药学术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了卓越的成绩,1997年光荣地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氏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学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尤擅长于诊治脑病,经验十分丰富。他善于继承历代医家的学术经验,又善于汲取现代科学尤其是现代医学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为我所用,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提高服务,故在多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他不仅在多种脑病的中医理论方面有所创见,而且紧密联系临床实践研制了多种用于中医急诊的有效中成药,解决了不少理论分歧和临床上的疑难问题。本文全面总结了王氏的学术思想、治疗经验,并介绍了一些精彩的医案和实用的经验方,还通过4篇医论,阐发了王氏对脑血管疾病诊疗研究的难点和突破口、论治中风先兆证、论治颤振病以及“虚气流滞”理论等问题的精辟见解,条分缕析,层次分明。相信读者阅读后,定会从中获取多方面的教益。
, 百拇医药
     学习前贤指归,研究当代规范,面向海内外实施、推广,不断提高学术

    水平。

     ———王永炎

    团结、学习、开拓、进取。

     ———王永炎

    王永炎,1938年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教授、主任医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1997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首届本科六年制毕业。毕业后留校工作,曾任中医系温病教研室助教及附属东直门医院内科助教、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常务副院长,其间曾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和日本宫琦、小林市神经精神病院学习研修。1983年12月被国务院任命担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10月改任第一副院长,1997年4月出任校长。
, 百拇医药
     王氏从事中医内科学教育、医疗、科研30余年,主要方向是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研究,主要成就有下列几个方面:

     ———制定与完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983年经卫生主管部门推荐在全国试行,1993年纳入中医急症诊疗规范专辑,1995年纳入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的[ZY]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面向全国推广,该《标准》首次应用医学计量学记分方法评价疗效,提高了科学性而且简便易行。获[86]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八五”期间又应用辨证量表、CT、MRI、临床流行病学等方法,对中风病的证候学与临床诊断进行了深化研究。

     ———临床研究注重提高疗效,临床试验主张从症状学观察入手,分析证候特征,要求理法方药完整统一,在总结中风病辨证论治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缺血性卒中有常见的八种证候类型,设计、运用系统中药汤剂加用复方活血液静脉滴注治疗,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疗效,并对证候演变规律提出了初步认识。此项成果获[85]北京市科技成果三等奖。
, 百拇医药
     ———针对中风病急性期常见的痰热腑实证,设计、研制了化痰通腑法,并用创制的化痰通腑汤进行治疗,15天内的显效率达513%,专家鉴定认为:化痰通腑治疗中风急症在继承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居国内领先。曾获[86]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

     为了研究系统中药汤剂和颗粒剂的疗效机制,以王永炎为主要研究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到化痰通络汤及颗粒剂、化痰通腑汤及颗粒剂、益气活血汤及颗粒剂具有明显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体内纤溶活性的作用,并可明显地延长实验动物体内血栓形成时间,说明系统方药从不同环节起到了防治血栓形成的作用。

     ———王氏是中医急症必备用药清开灵注射液的主要研究者之一,首次应用清开灵注射液开展治疗中风病痰热证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系统地观察了清开灵治疗缺血性中风与出血性中风病的疗效,发现对痰热证疗效尤其显著。此项研究对证效关系做了初步探讨,较早引进细胞膜流动性的检测技术,说明清开灵与改善脑能量代谢、保护脑细胞有关,并运用生物化学、病理学等指标探讨疗效机理。
, 百拇医药
     清开灵是针对急性期重症病人而研制的安全、有效,并从静脉滴注给药的急救用中成药新剂型,运用国际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其显效率达53%,与国内外同类研究比较,居国内领先水平,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研究获[89]部局科技进步二等奖,[91]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 ———中风病中医急症护理规范及临床研究。王氏按辨证论治与辨证施护相结合提出的规范对中风病的治疗、康复、预防复中具有积极作用,并用系统录像片演示护理操作,在全国中风急症协作组20余个单位推广应用,获[89]部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 ———在脑病研究方面指导博士研究生对现代难治病颤振(帕金森氏病)、风痱(小脑性共济失调)、头风(血管神经性头痛)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观察研究,取得了较显著的疗效,并制订了相应的规范,完成了国家教委博士学科点科研课题的总结报告。

     ———通过前瞻性随机对照,大组病例的系统观察和实验研究,提出脑脉痹阻、血溢脑脉导致气血逆乱是中风病的主要病机,风证、火证、痰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阳亢证为六类主要证候因素,并运用辨证量表、数学造模揭示证候演变规律,指导防治综合措施的实行。还提出了中风病的定义,已被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脑病专业委员会与全国中医脑病协作组1992年年会确认。中风病证候学与临床诊断标准的研究,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二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
, http://www.100md.com
     ———关于中医学术与管理规范的研究,这是中医学术建设的基础工作。1982年参与并主持中医病案书写规范的制定,1983年即被卫生部采纳,修订后全国推广试行,又于1992年总结经验再次修订实施。参加了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编写、论证、定稿工作,此书是我国新药开发的重要依据。参加了《中医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的编写工作,任副主编。这是带有法制性的中医规范,是当前处理事故、纠纷的主要依据。还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的编写、论证、定稿工作,已于1995年1月发布实施。

     主要著作有《中医健康文库·脑血管病》、《中风病要览》、《建国40年中医药科技成就》、《中医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与处理》、《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临床中医内科学》、《中医急诊医学》、《中医内科学》(国家教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多次应邀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德国、韩国等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会诊,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已培养医学博士12名、硕士4名,指导博士后进站博士3名。

     王氏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学报》主编和《中医急症医学》副主编,并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卫生部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医药卫生组委员、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并内科学会主任委员及急诊学会主任委员,还任生命科学学会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职。, 百拇医药( -名老中医经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