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5451
大众健身无须高标准 锻炼不必非“拔高” 形成习惯最重要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1月11日 《健康时报》 2004.11.11
     在一般人的眼里,运动员是最强壮的,因此有许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喜欢以运动员为榜样,追求极限的速度和力量。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芩浩望教授认为,凡是能进国家队的运动员,都是有天分的,教练员的主要工作不是培养运动员,而是发现和引导,使队员能够扬长避短。其实,从少年体校挑苗子的时候条件就很苛刻,比如在其他同等条件下,游泳得挑选手大、脚大的,举重得找个儿矮的,乒乓球得挑反应快的。

    邓亚萍虽然自身条件不是很好,个儿不高,但她反应异常灵活,且她身上有一种顽强的作风,不怕输,有霸气,能够在状态上抑制对手。应该说,每一个奥运冠军的产生,70%~80%取决于天分,只有30%才依赖于培养。

    芩教授说,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运动是他们的职业,可这种锻炼是过头的,消耗太多,伤病多,不是为了健康,是为了体现一种民族精神和争取国家的荣誉。金牌其实并不能说明身体健康,高超技术和高难度动作能给人以美感,更重要的是它有示范作用,能吸引评委和观众,尤其是一些力量性的运动,如拳击、举重、摔跤等,对普通老百姓的健康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充其量只对保安、警察等特殊职业者有用。人们常说,锻炼能延长生命,其实不见得,但也并不是说锻炼就能缩短寿命,这关键还在于科学、有效地锻炼才行,普通大众在健身时不需要“高标准”。

    芩教授提到,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并不很重视金牌,而是重在参与,重视发展群众体育,在日本,游泳池随处可见,在卢森堡,70%的家庭都有游泳池,很多人在下班后就马上做体育运动去了。而在我们中国,体育健身普及得还远远不够,城市人工作忙、压力大,总认为没有时间去健身,而在广大农村,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又寥寥无几,体力劳动又与健身运动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说,健身不在于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应该将它作为一种良好的习惯,真正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 http://www.100md.com(本报记者 王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