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3011
追踪新进展 推广新技术——第二届北京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技术研讨会跟踪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11日 《中国医药报》2004.12.11
     为了不断提高我国耳鼻喉疾病的诊治水平、增进耳鼻喉学科的学术交流,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和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国际耳鼻喉-头颈外科技术研讨会于2004年11月5日~7日在京召开。这次大会共有40多位业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参加,他们就当今国内外耳鼻喉-头颈外科领域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基础、流行病学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相关报告,其中有关慢性额窦炎、泪囊炎、鼻中膈偏曲、前中颅底肿瘤及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疾病治疗的新技术、新观念的专题报道,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关注。

    多科联合治疗前中颅底肿瘤

    前中颅底肿瘤发生于头颅与五官之间,其间多有重要的神经、血管通过,手术难度大,常涉及神经外科、耳鼻喉科、眼科。以往的经验多是各自为战。同仁医院在前期科室合作的基础上,于2002年开始资源整合,耳鼻喉科、神经外科和眼科中心等多学科联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了前中颅底肿瘤治疗的一些尝试。同仁医院耳鼻喉科张家亮教授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单一科室治疗的缺陷

    张家亮指出,颅骨骨化纤维瘤为常见的前中颅底肿瘤,因前组颅神经受压可产生相应部位的神经系统症状。由于患者发病年龄相对较低(多在青春期前后),出现上述颅神经受压症状后,患者的精神压力较大,甚至出现性格孤僻、社会交往降低等情况。由于病变颅底结构的复杂性,肿瘤很难全切。既往只能行部分切除术,而残留的肿瘤组织又是复发的基础。如要防止复发,全切除必须到达正常的骨组织。同时骨化纤维瘤对术后放疗又不敏感,患者常需反复手术。为提高手术全切率,神经外科及耳鼻喉等学科医师进行了多次尝试,但因颅底结构的复杂性,疗效一直难于改善。

    颅底骨化纤维瘤的手术,以前多由相关科室单独施行,耳鼻喉科对发生于上额窦的病变,选择柯陆氏进路或硬腭进路,行上额窦根治术;对发生于额窦、筛窦、蝶窦的肿物,常用鼻侧切开或扩大鼻侧切开术;也有报道用颅面联合径路的术式。但以上手术均不可避免地遗留面部疤痕。近年来国内已有学者报道神经外科采用双冠切开颅的方法,使疗效有所提高。但对于肿瘤与眶尖、海绵窦关系密切的病例,术中发生视神经损伤、眶尖综合征、脑脊液鼻漏等严重合并症的情况也相应增加了。

    张家亮说,影像导航技术也被称作计算机辅助手术,是在有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国内应用刚刚几年的时间。影像导航系统可对解剖标志精确定位,降低手术并发症。但由于该技术所需术前准备时间较长,术中影像漂移,也使患者额外经济负担加重等,从而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同仁医院近年来通过多科联合,提出综合神经外科的经颅入路、耳鼻喉科的窥镜手术以及影像导航技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479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