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快讯 > 中国医药报 > 正文
编号:10632718
“义诊”为虚 卖药是实——“义诊”形式多样 药品质量可疑 患者谨防受骗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7日 《中国医药报》2004.12.27
     义诊,顾名思义是无偿为患者诊疗,解除病人的痛苦,实乃应大力提倡的善举。然而,近年来,名为“义诊”,实为促销卖药、卖器械的活动十分保?br>形式多样,让普通消费者防不胜防。某些不法分子打着“义诊”的幌子,大肆进行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的促销活动,更有甚者趁机销售伪劣药品和器械。这些“变质义诊”不仅亵渎了义诊的美誉,也扰乱了医药市场秩序,令人忧心。:, http://www.100md.com

    ——编者:, http://www.100md.com

    近日,福建省食品质量安全网报道,山东蓬莱德普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借部队的名义在福建省老干局活动中心举办“心脑血管疾病大型科普讲座及免费咨询义诊”,将“普尔泰心血活力液”这种保健食品当药品销售。在其“义诊”现场,挂绶带的迎宾小姐和开处方的医生居然都穿着没有佩戴肩章的部队服装。当某媒体记者问“你们是不是军医?是不是部队的?哪个部队?可以看一下工作证吗?”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敢回答“是”。最后还是一名于姓的负责人泄露了“天机”:借部队名义,把保健品当成药品来宣传是“为市场环境所迫、出于无奈”,也是“遵循市场规律”。:, http://www.100md.com

    据福建省消协有关工作人员介绍,最近一段时间,经常接到消费者投诉说在“义诊”中购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材受骗。这些看似不高明的“骗术”,却往往让就诊者上当受骗。记者在调查中看到,此类“义诊”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http://www.100md.com

    厂商出钱,“白大褂”坐诊。这是最常用的手法。由厂家或经销商雇佣当地医生和其他服务人员,穿上白大褂,在街头巷尾或药店门口张挂广告条幅,携简易桌椅进行咨询或诊疗,利用患者对穿“白大褂”的医护工作者的信任,兜售自己的产品,看病是假,卖药是真。:, http://www.100md.com

    正路不通,“擦边球”过关。这是推销保健品惯用的手法。保健品不是药品,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其宣传用语不得与药品用语相混淆,不得宣传“有治疗作用”。因此,保健品通过正常广告渠道促销不仅成本高,而且功效很难得到公众的认可。而“义诊”方式则不然,既避免了有关管理部门审批、节省大笔广告费,还可以将保健品说成既滋补、又治病,甚至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达到促销目的。这令众多保健品厂商对“义诊”情有独钟。:, http://www.100md.com

    免费赠药,雇佣“药托儿”。很多借“义诊”搞促销的产品,是非正规厂家生产的、无国家正式批号的或者知名度不高的、疗效不明显的甚至是过期失效的假冒伪劣产品。厂家通过免费赠药形式,收买一些患者作“托儿”,现身说法,夸大宣传,引诱更多患者上钩。少量赠药带来的是更大的利润,难怪厂家搞“义诊”会乐此不疲。:, http://www.100md.com

    偷漏税费,“义诊”出效益。目前药品销售主要是两个渠道:一是通过医药公司(站)、店销售;二是营销人员直接租赁药店柜台销售。虽然“义诊”时产品价格往往比零售价低,但减少了中间销售环节,销售款直接兑现,省去了铺底金和回笼款的麻烦,还不必投入广告费用和办理有关审批登记手续,同时偷漏大量税费,所以“义诊”促销利润相当丰厚。利益驱动是药品经销商热衷搞“义诊”的一大原因。:, http://www.100md.com

    急功近利,宰你没商量。据专家介绍,目前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经销大军中不少是社会招聘人员,所推销的产品大多技术含量不高,往往是“滞销货”。厂家于是首选“义诊”促销,将产品功能和疗效介绍得天花乱坠,诱人上当。更何况这种“流动义诊”即使被投诉,往往早就跑得没了影儿。因此,这种急功近利的“义诊”总能想方设法将患者的小病“诊”为重症,然后“对症下药”,开出几个疗程的用药,让患者心甘情愿地掏钱买药,至于疗效怎样就不得而知了。:, http://www.100md.com

    很显然,借“义诊”之名的违规促销活动应纳入有关部门的监管范畴,加以约束与规范。而我们普通消费者在各种“义诊”面前,更应该擦亮眼睛,以免受骗上当。如果您在“义诊”时买了任何产品,千万记得索要购货凭证,一旦产品质量有问题可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向商家索赔。:, http://www.100md.com

    图为某厂家组织的“义诊”现场。:, http://www.100md.com

    文/吴月树 吴玉林 图/吴月树 小渔(吴月树;吴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