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62433
来自广西的报道—— 壮族“活化石”的新观念
http://www.100md.com 2004年12月27日 中华女性网
     那坡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毗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80多个县市中壮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市之一。在壮族中,有一个神秘的族群,族人无论男女老少,穿着都是清一色的黑色,他们也因此而得名“黑衣壮”。黑衣壮大都居住在偏远闭塞的大石山区,共有9975户人家,5万多人,以农耕为生。由于历史上战争和民族迁徙等原因,许多人躲入深山老林,世世代代在封闭的环境中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时至今日仍然保留着最古老的壮族文化和习俗,被誉为“壮族的活化石”。

    也正是因为如此,黑衣壮的祖先们也留下了亘古不变的陋习——“嫁女不出村、生娃不出门”。按照这样的习俗,多少年来,山寨里的所有产妇只能在家生孩子,是死是活,一切遵从天意。

    母亲安全项目的渗透,让那坡县政府下了军令状,无论如何也要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要千方百计动员孕产妇住院分娩,尤其要破旧立新,全力攻下黑衣壮这个难点和重点。

    在龙合乡果桃村达依屯,新婚不久的冯桂艳刚刚怀上身孕,就被村医梁才勋牢牢地紧盯不放。冯桂艳身材娇小,一米四的身高与日渐膨隆的肚子越来越不相称。也不知有多少次,龙合中心卫生院的妇幼保健员和村医不厌其烦地登门做她的思想工作,好不容易冯桂艳有些动心了,可她的婆婆却发难说:“我们祖上女人从来都是在家生娃的,我自己也生了五六个,从来没出什么事儿,何必跑那么远花钱到医院去生?”。
, 百拇医药
    为了改变老人的观念,打通她的思想,妇幼保健员和村医耐心地多次对冯桂艳家人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和说服工作,甚至搬出了冯桂艳的父亲来做亲家的思想工作。真可谓用心良苦!冯桂艳的父亲从小读过几年书,产妇在家生孩子导致产妇、孩子死亡的事他见过不少,住院分娩、优生优育的知识他也略知一二。最终,冯桂艳的婆婆总算松了口:“还是送她去医院生吧。”

    冯桂艳家经济拮据,为了打消她与家人的顾虑,工作人员又把县里实行免费待产、贫困孕产妇救助的政策对他们进行了宣传。

    预产期就要到了,冯桂艳与家人东挪西借地凑了些钱,在村医的护送下,走出了家门,走出了山寨,走进了医院。这异常艰难的一步,却实现了达依屯历史性的跨越!

    当时,冯桂艳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这一步的跨越是何等的性命攸关。

    2003年7月9日,在县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经过认真检查与权衡,鉴于冯桂艳骨盆狭窄以及宫缩乏力等情况,为保住胎儿和母亲的生命,决定施行剖腹产。
, 百拇医药
    上午11时28分,一个健康的婴儿终于呱呱落地,听着女儿响亮的哭声,冯桂艳疲惫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婆婆庆幸地连连说:“真是谢天谢地!如果在家里生,遇到这种情况,那还了得!”

    出院回家后,婆婆逢人便说:“到医院住院分娩真安全,我儿媳妇是在医院检回两条命的。”

    乡里的妇幼医生还经常到家里看望冯桂艳母女,为她检查身体、教会她如何抱婴、喂婴、挤奶,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服务都做到家里来了。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长,冯桂艳一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问起这次的经历,冯桂艳经常对她周围的姐妹们说,这次我如果不到医院生产,恐怕你们今天就见不到我了。后来,冯桂艳的嫂子梁新贵也怀孕了;再后来,屯里的小姐妹吕秀荣、谭贵英又都怀孕了。有了冯桂艳这样的先例,她们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到医院待产、住院分娩。

    住院分娩“0”的突破,改变了黑衣壮生娃不出门的陈旧观念,黑衣壮孕产妇医疗保健的局面终于被打开。据统计,从2003年至2004年8月,那坡县黑衣壮孕产妇已有111位走出山寨到医院或卫生院住院分娩,掀开了母亲安全行动崭新的一页!

    (张朔),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