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542782
一名中医的独白
http://www.100md.com 2005年1月8日
     祖父是一名土郎中,当地的十里八乡都敬称他为“王神医”、“王良医”,在泾川、镇原两县颇有名气。有时和现在健在的八九十岁的老人谈我的祖父时,他们都用一币中肃然起敬的口吻说:“您原来是王神医的孙子!”至于祖父的真名王效儒,在家乡父老的记忆里已经被“王神医”、“王良医“的代名词给)中淡了!

    记得儿时,皖子里停放了好多手准车(独轮市车,司做运输工具,当时架子车及自行车在农市寸很少见)、箩筐或笼(盛东西工具)之类的东西,祖父的屋里整天人来人往,有大人,有小孩,好不热闹。出于童心的好奇,我和着满身的黄土爬进了祖父的卧室—前头房,一进屋,大伙都迎接“小皇帝”似的用慈祥的目光“摩挲”着我,讨好地递给我他(她)们带来的苹果、梨等好吃的土特产,或是用手摸摸我的小脑门,献媚似地说“将来一定要像爷爷一市羊喔!“。当时我才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昵!拿起唾手可得的水果,黄土和着口水一阵乱啃,可惜口中没长几颗乳牙,忙活了好一阵功夫,也没有将水景“征服”。大伙看着我的憨市羊,都乐得哈哈大笑,祖父也高兴地捋着胡须,双眼笑成一条线,口里嘟哝着:“这个龟孙子!“哈-哈-哈”,大伙都和着笑成了一片!连我家的小花狗也高兴地在我的身旁跳来蹦去!
, http://www.100md.com
    过了三年,祖父无疾而终,入土那天,送葬的人来了一拨又一拨。祖父的去世,我着实黯然神伤了一阵子,三年前热闹的场面没有了,更重要的是自己再也不会得到那么多好吃的了。现在回想起来,觉着儿日寸的这一想法太幼稚、太可笑了。但儿时的记忆(有些是在父辈那儿听到的)确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中医能植根于老百姓当中,赢得老百姓的认同,历经千年而不衰,足以说明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进而可以得知,中医治病疗疾并非像个别西医所讲的“只是安慰剂而已“。中医药有其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证经验做支撑,她已成为我国医疗体系乃至世界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个别疑难杂病治疗中突显出了其他疗法无以伦比的优势。近代名医蒲辅周等老前辈治疗验案可见一斑。

    为什么中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反倒受到质疑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人们对中医药知识了解不够,或是受到舆论影响以及人们的理念、个别医生的误导或行为造成的。过去,乡村土郎中能用朴素的生活语言与老百姓交流并普及中医药知识;诊病问疾亲临病患冢中,与其亲密接触,了解其“内忧外患”。此外,他们多与老百姓生活在同一阶层,同一环境,故在寻求病市(病因)方面更切实际,治疗时自然会“一矢中的”而药到病除。而土即中的这币中“亲民方略“更是拉近了医患之间的情感距离,无形中投入了“情感疗法“的“资本”。这便是近代中医名家成名成家的“坦途”。反过来透视现代中医,一是对中医疗效持怀疑态度;另外临证经验不足,不能灵活地运用辨证论治的法宝去诊病疗疾(蒲老等名家不拘西医病名,脱其窠臼,依症视情地灵活辨证施治,每每效如桴鼓,可谓大家),而是照书本死方对活病,自然疗效不佳或没有疗效,这种“否定式”的自我摧残,底气还能足吗?如此便更加重了医患对中医的“信任危机”。一是闭门造车,不能体察民情,不问届处环境,更没有同甘共苦,病市自然难明:一是医技不精,现在的一部分中医大学生,多不精研医术,勤求诊技,而是忙着背洋文(不去凿四大经典、《濒湖脉诀》等等)、玩电脑(打游戏或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实习时神不守舍,思维游移于“恋海(包括网恋)情洋“,不能自拔。仓促应对病人,诊技自然不高,“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动数发息,不满五十。……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 百拇医药
    中医是祖国的瑰宝,也是一门真正的科学。现今重西轻中,仅是导向有误而已,并非中医不是真科学。法国慕尼黑大学波克特教授说:“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对全人类的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却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市羊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他们不承认在中国市土上的宝藏,为了追求时髦用西方的术语胡乱消灭和模糊中医的信息。“多么精辟的论述啊!一个外国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人的迷惘和导向上的锴失,醒醒吧!中国人!!这种自轻自贱的做法,只会葬送_丫中医,难道外国的月亮真比中国的圆?!

    做为一名中医币斗研工作者,发展中医、发扬中医,普及中医药币斗技知识,是我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既要在科研上创新中医(创新不是用西医替代中医,而是去“寻宝”),舆论上普及中医,让老百姓懂得中医治病的原理,当然这种普及要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以介绍,使老百姓接受中医、相信中医、喜欢中医、关爱中医,使中医再次植市艮百姓当中,为患者或亚健康人群带来福祉和安康,为祖国医学发展撑起一片蓝天。我愿为此而奋斗终生!

    摘自:《家庭中医药》文/甘肃·王亨飞, 百拇医药